●川庄水稻长势喜人(资料图片) 通讯员 杨雪任阳婷 记者 方大燕
寒冬的清晨,朝霞淡抹,云絮在天。
富县张家湾镇川庄村,仿佛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灰色古朴的砖瓦房,水泥路旁随风摇曳的云杉、稻田边栽植的金丝柳相映成趣,构成一幅美丽的田园生活图景。
从无人问津的烂杆村蜕变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村,从软弱涣散的问题村摇变为市级文明村,从穷乡僻壤的贫困村发展为“塞上江南”的示范村,川庄村在短短几年时间里,改头换面,一路逆袭成为了“颜值高、气质佳、实力强”的振兴标杆。
从烂杆村到网红村,“颜值”更靓生活更加宜居
“和以前相比,环境好太多了,现在每家每户都收拾得干干净净,村容村貌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村里生活更舒心了。”川庄村村民龚善英高兴地说。
近年来,川庄村在基础设施改造提升上重点发力,实现了从“有”到“优”、由“优”向“强”的转变。村内大小巷道共5300余米已全部硬化,做到了户户通水泥路,彻底告别了曾经“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道路通行历史;道路两旁栽植云杉、刺柏50株,风景树90余株,种花4000余平方米,稻田两旁栽植金丝柳800余棵,种植荷花400余平方米,实现了“人在景中游,乡村美如画”的升级发展;安装路灯44盏,修建广场2处共1000余平方米,修建凉亭5座,移动公厕2座,健身器材16套,安装观光水车1座,设立临时停车位2处,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让村民茶余饭后有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让农村美起来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人居环境治理方面,我们围绕全村‘三区三园一中心’的发展规划,重点加大了村庄的美化、亮化工作,力争为群众打造一个宜居宜业的秀美环境。”川庄村党支部书记周海斌说。
“烂杆村”这帽子,川庄村戴了好多年。“以前,这里曾是垃圾遍地、环境脏乱、村民私搭乱建、泥土飞扬、萧条落败的落后村。”村民们感慨地说,自乡村振兴以来,川庄村开展环境绿化工作,村庄公共区域乱搭建、乱堆放得到整治,村内空坪闲地、沟渠池塘得到清理,村民房前屋后杂物摆放得到规范,传统厕所全面得到改造,小院落、小巷道、小桥梁等建筑得到保护修缮,村庄面貌得到了大幅提升。
昔日的卫生死角、闲置土地、破败房屋摇变为如今的观景台、环稻田康养步道、儿童游乐园、知青窑、生态广场等等,一幅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的乡村田园画卷正徐徐展开,川庄村也正以其“塞上小江南”的独有魅力,成为乡村旅游的网红打卡点,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旅游观光。
从问题村到文明村,“气质”更佳幸福成色更足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也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川庄村坚持以“党建+治理”为核心,以“群众满不满意”为标准,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走出了一条乡村善治之路。
过去,川庄村是出了名的“上访村”,村民闹事、上访是“家常便饭”。乱则思变,新任村“两委”班子为了改变村子风貌,深挖细究寻找症结、分析原因,积极探索村民自治新模式。
“找准症结才好定向发力,解决问题才能赢回群众信任。”周海斌说。
川庄村村“两委”在乡村治理中形成了共识:要想解决发展问题,必须要化解群众矛盾,解决邻里纠纷,挖掘内生动力,动员群众参与,才能形成发展合力。
说干就干。村“两委”成员走村串户,主动联系群众,积极推行“两说一联”+乡村振兴模式,借助“民情大走访”活动,变村民“上访”为干部“下访”,通过群众座谈会、诉求反映会等倾听群众心声,进一步摸清群众诉求,一步步化解矛盾。通过逐步建立“有事好说、有事说好”的机制化解纠纷矛盾,定期查访民情民意,及时了解村民的所思所想,村里纷争有效减少,有效实现矛盾化解提前在激化之前,意见征求提前在决策之前,法规知晓提前在实施之前。
除此之外,川庄村调动村民参与乡村治理,充分发挥村里乡贤作用,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组织村民自发成立调解小分队,化解邻里小纠纷、小隐患、小问题。
“切实发挥群众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作用,实现村民自治,从源头上破解了近几年的治理死结,曾经散落的民心慢慢聚拢,现在群众有事想商量、有事能商量、有事常商量。”提起村里的变化,驻村干部黄鑫说,新机制推动新发展,让川庄村不仅从“泥沼”中脱身,更是实现了由大乱到大治的华丽转身。
如今的川庄村,干群关系融洽,村务运作有序,村民睦邻友好,一派和谐的景象。
从贫困村到示范村,“实力”更强发展势头更猛
乡村要振兴,必须把富民强村放在首要位置。近年来,川庄村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探索挖掘绿色产业路子,在“生态”文章上持续下功夫,让农村变美、变绿的同时实现变富。
“今年水稻长势好,产量高,收入又攀新高,全村人均收入预计可达16859元。”川庄村第一书记乔建国笑着说。
近几年,川庄村坚持走生态路,吃生态饭,带领村民靠发展水稻特色产业,逐步实现了从整村脱贫摘帽到迈入幸福“稻”路的嬗变,群众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绿色发展,绝不是守着绿色过穷日子,而是要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变为现实,让绿色产业强村富民。”周海斌表示。
近年来,川庄村结合本地资源特点,立足村情实际,以“绿色和有机”为品牌特色,持续加大水稻产业培育力度,累计恢复稻田568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80%,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一村一品”示范村,省级现代农业水稻产业园核心区。
同时,村支部积极探索“支部+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实现了水稻种植“六统一”(即统一托盘育秧、统一机械插秧、统一施肥用药、统一田间管理、统一试点示范、统一品牌营销),并配套实施“稻鱼”“稻鸭”共养全覆盖,顺利通过整村水稻有机认证,辐射带动张家湾村、王家角村建成1000亩有机水稻认证基地。
“以前家家户户都种玉米,辛苦一年一亩地收入不超过1000元,现在种稻子,精选的大米每斤能卖到8元,收入是过去的好几倍。”水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庆军说。
为完善村民利益联结机制,川庄村成立了水稻专业合作社,建成集中育秧大棚20座,购置耙田机、插秧机、收割机等机械10余台,新建大米加工厂1个。2022年实现亩产稻谷1200斤左右,脱粒后大米800余斤,亩均产值3000元左右。
除了“颜值”外,村支部在乡村“旅游”内容上狠下功夫,依托资源禀赋、产业特色,举办“品米大会”“插秧比赛”“丰收节”等各类活动;以川庄村为核心的千亩有机水稻产业园区,形成了沿葫芦河景观带,迅速成为了乡村旅游的网红打卡点,并逐步建立起“吃农家饭菜、住农家院落、购乡土特产、游生态乡村、赏田园风光、采绿色蔬果、体农事乐趣”的乡村旅游体系。同时,不断打造各具特色的民宿及配套设施,借助互联网,让川庄生态农业田园综合体项目走进网络,成为“网红”。
现在的川庄村,成功申报纳入了全市文化旅游名村,2021年1月获评中共延安市委、延安市人民政府“文明村”称号,同时被延安市文旅局规划为旅游专线生态观光体验区,让乡村旅游更加精彩纷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