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琴
延安市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
首届“延安市名中医”
陕西省第六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
老师,“陕西省中医药突出贡献”专家。
这几天的朋友圈,可以说是新冠症状“大全”,大家身边不断出现“浑身酸痛的‘懒羊羊’”“持续低烧的‘暖羊羊’“高烧不退的‘沸羊羊’”……当然也有“云淡风轻的‘喜羊羊’”。
面对疫情防控“新常态”,大家难免会感到莫名的无所适从、焦虑沮丧,甚至是慌张害怕。很多人都出现了感染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浑身疼痛等。
故推荐风寒型退烧方(附中药汤剂):
炙麻黄6g 葛根20g 桂枝10g 防风10g
炒杏仁9g 柴胡10g 芦根20g 玄参15g
蜜百部15g 甘草6g
1-2剂水煎服,中病即止,汗出热退即停。
但由于体质不同,每个人的症状都有轻有重。根据我近十几天电话、微信指导治疗了几十例各种类型的阳性患者,针药联合治疗能更好缓解病毒引发的不适症状,促进疾病向愈。
冬至节气已过,降温加上疫情,如果感觉“感冒”了,不管是不是阳了,若有恶寒(发冷)、头痛、浑身酸痛、发烧等症状,不要急着吃布洛芬或连花清瘟胶囊等药品,先辨别是风寒型感冒还是风热型感冒,对症治疗才能不走弯路。
首先,非药物疗法
中医非药物疗法很实用,无论是风寒型还是风热型感冒,在第一时间应该这样做:
第一,可用血糖针或者注射器针头,也可以用缝衣针在火上烧一下(消毒)后在以下穴位放血:大椎,少商穴、商阳穴等穴(两手十指),也可以在双手指端的“十宣”穴点刺,挤出血液(可能是黑血,亦可能是淡血水),可以通络退热。
第二,自颈部大椎穴起,沿着脊柱正中从上往下(太阳经脉所过)点刺放血拔罐。
其次,辨证施治
一、如果出现发冷(恶寒)、发热、嗓子疼、浑身疼痛,属于风寒型:
1.用葱白(带葱须)、鲜姜、大蒜,可以加点陈皮,煎煮3-5分钟,趁热喝,以助全身出汗退热。
2.口服“风寒感冒颗粒”或中药汤剂以辛温散寒,发汗解表,汗出热退。根据症状,以麻桂汤加减一剂退烧,热退后以桂枝汤合玉屏风散化裁调理。
二、如果感觉发热重,恶寒轻,咽痛、咽干,甚至出现“宝鹃嗓”“吞刀片”,属于风热型,可用:
1.用菊花、薄荷、金银花、天冬、竹叶,(可加芹菜叶),煎煮5-6分钟频饮,或开水泡频饮,热饮,禁凉饮。
2.银翘解毒丸(颗粒)以辛凉透表,清瘟驱毒,或连花清瘟胶囊以清瘟解毒,宣肺泄热。
三、如若出现忽冷忽热(寒热往来),口苦咽干,头昏眼花,属于少阳病,邪在半表半里,宜口服小柴胡冲剂(颗粒),以和解少阳。
在中国北方许多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中国北方地区在这天要吃饺子因为饺子有“消寒”之意,至今民间还流传着“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谚。
再次,中医治疗原则
中医治疗表证,症见恶寒重发热轻,治以辛温发汗解表,中医称“开鬼门”,给外邪以出路,而不是“闭门留寇”,俗称“关门打狗”,治疗不仅要即时清瘟解毒,解表退热,还要防止出现中医所说的“变证”,一旦邪气入里化热,往往缠绵不愈。
中医强调“因时、因地、因人”的“三因制宜”,不同地区的地理特点,不同季节气候特点,人是一个有机体,不同的年龄、性别、体质、生活习惯等不同,根据最近季节气候特点及我们所处的地域环境等特点,这次疫毒以寒邪兼加燥邪为主侵犯人体,多数人表现发冷(恶寒),手脚冰凉,头痛身痛,体温升高,甚至达39度以上,此时宜辛温解表,汗法为首驱邪外出,不宜马上口服清热解毒药物;如果出现发热明显,嗓子疼,才宜口服“连花清瘟胶囊”“抗病毒颗粒”等药。
新冠疫情是对我们身体免疫力的极大考验,《黄帝内经》有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中医认为正气充足,是抵御疾病的基础。我们想要有好的免疫力去抵御这来势汹汹的疫毒,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要:调节饮食,避寒保暖,起居有常,调畅情志,劳逸有度,养好您的“精气神”,筑好免疫“金钟罩”,迎接健康未来。
冬至已过,阳气回升,相信疫霾终会消散,春天即将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