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杜音樵通讯员 白杨越
他脱下戎装换农装,积极投身到乡村建设中来。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兢兢业业、挥洒汗水,不断绘就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谱写了自己人生精彩的华章。他就是黄龙县石堡镇梁家河村党支部副书记殷进冬。
部队教会我担当和奉献
1999年,殷进冬参军入伍。在部队服役的5年里,他牢记“训练有备,兵之事也”,始终做到脑子里有任务、肩膀上有责任,危急时刻冲在前,先后担任过部队里多个职务,并多次获得嘉奖。2004年,殷进冬光荣退役。
殷进冬的口袋里一直装着一个笔记本,上面记录着一些孤寡老人、军烈属、残疾人士的家庭情况。多年来,每逢节日,他都会去看望这些人,为他们送去米面油等慰问品和慰问金,尽力帮助他们改善生活。
白马滩镇神玉村退役军人程同根5年前因车祸导致下肢截瘫,右手残疾,且丧失语言能力,只能以轮椅为伴,家庭陷入了困境。在一次爱心活动中,殷进冬了解到了程同根家的状况,当即给他捐了款。之后,他又发起爱心捐款,号召身边有能力的人帮助程同根,还相约了几位志愿者前往程同根的家中送去米面油等生活物资,同时积极为他们争取各项帮扶政策。看到陌生人的热心帮助,这位七尺男儿感动得掉下了眼泪,他伸出左手郑重地敬了一个军礼。
殷进冬的邻居周忠立也是一名退伍军人,因意外导致残疾。多年来,殷进冬经常去他家帮忙,送饭送药,积极帮助他们申请县上和镇里的帮扶政策。提到殷进冬,周忠立一家人眼里满含泪水,止不住地感谢。
这些年来,殷进冬捐助过无数患病老人、留守儿童、生活困难残疾人等需要救助的人群,但他从不宣扬,默默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部队教会了我担当、奉献,是我这一辈子最光荣的事。”殷进冬说。
为了对社会作出更大贡献,殷进冬加入了蓝天救援队。由于是公益组织,大家经常自费购买救援装备和器材,自掏腰包参加各类安全保障、救援和培训,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也会冲在护林防火、抢险救灾第一线。
2021年,梁家河村遭遇洪水,殷进冬和战友们马不停蹄赶到了村里。当时,村口的水位没过了腰,靠着镇上协调的铲车,他们才得以进村。为了防止洪水再次上岸,他和队员们忙着装沙子、搬石头、堵河道。停水停电,晚上漆黑一团,他们就用手电筒照着干活,在水里一泡就是几个小时,实在冷得受不了了,就上来暖一暖,换另一个人下去……直到洪灾过去,他们才撤退。
疫情防控时,殷进冬也一直冲在最前线。他穿戴着防护服和护目镜,手持弥雾机等专业消毒设备,背负着25公斤重的消杀装备,日行两三万步是家常便饭……这样辛苦的预防性防疫消杀作业,殷进冬参与了多次,从不叫苦喊累。
“每次发生紧急情况,哪怕是半夜,他都会毫不犹豫地起身赶去,好像就是他的使命一样。”妻子陈艳艳说,刚开始自己不理解,也不支持,但后来看到那些受助者对丈夫诚挚地表达谢意,她才体会到了丈夫付出的意义。
让村里的人都过上好日子
2022年,殷进冬当选为梁家河村党支部副书记。
刚上任,殷进冬就遇到了一件棘手的事情。村里的脱贫户李玉红常年在外打工,孩子成了留守儿童,看着别的孩子都有父母在身边陪伴,李玉红上小学的儿子心里有说不尽的委屈。“为什么别人都有爸爸妈妈陪着玩,而我和爸爸妈妈一年只能见几次面?”心中的困惑和不理解装满了孩子的小脑袋,学习成绩逐渐下降,一度闹情绪想要退学。
得知情况的殷进冬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主动为孩子做心理辅导。“明轩,叔叔告诉你,只有好好上学,才能走出农村,看看外面的世界。爸爸妈妈在外辛苦打工,就是为了让你以后有更好的条件读书,你可千万不能半途而废啊……”就这样,殷进冬天天上门给孩子做思想工作。终于,孩子表示愿意继续读书。“叔叔,你放心,以后我一定好好读书,听爸爸妈妈和老师的话。”
孩子的问题刚一解决,新的问题又来了。李玉红年迈的母亲行动不便需要人照顾,殷进冬多方联系,为李玉红在黄龙县城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既能照顾老人孩子,收入也不错,解决了李玉红一家的大难题。
近年来,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梁家河村建成了集休闲垂钓、渔业养殖、中草药康养、田园式乡景为一体的休闲小镇,引导村民发展农家乐、服务业等增加收入。
作为村党支部副书记,殷进冬以近年时兴的垂钓小镇比赛为契机,引导大家开设农家餐饮店,兼顾土特产销售,同时协调开办农家小旅馆,努力提高村民们的收入。
“村里组织我们学习做凉皮的手艺,平时一天能卖100多元,高峰期能卖到300元,这比我们以前种地赚的多啊。”村民蔡凤梅说。
村民侯延银说:“村上发展旅游业以来,我兼任了垃圾分类站分拣员,一个月工资1000元,另外收1公斤垃圾还给抽4分钱,一个月下来能拿到1500元左右。”
站在梁家河村的山峁上,看着建设得越来越好的村子,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的村民,殷进冬欣喜的同时,内心也在认真思考,产业如何更好转型发展,如何拓宽村民的致富渠道,如何让困难群众一道过上好日子,未来,自己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