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倪小红 记者 孙艳艳)日前,在黄陵矿业一号煤矿调度指挥中心的监控大屏上,矿井上下全生产过程通过数字孪生驱动精准地显现在大屏,工作人员正通过智能巡检对井下各系统进行智能诊断,分析研判当前的生产状态。
修好“高速路”,才能跑出高速度。为了打通矿山从源头到终端各个环节,实现数据与智能决策无缝对接,获取的数据更为全面精准,管理更加高效,使采煤、掘进、供电等各种工业应用场景融合运用,让其发挥出最大效能,该矿借鉴国内其他先进企业成功经验,与华为公司合作,建成以智能矿井数据中心为主、AI+安全防控数据中心为辅的“双内核”智能煤矿大数据服务中心,利用超融合设备组成私有云及华为云形成智能矿井混合云,具备非结构化和结构化数据存储能力,结合公司云端形成异地灾备,提高数据安全性。而数据中台管理数据湖,则形成了数据资产管控体系和数据治理系统,通过统一标准规范的数据体系,规范主数据、数据索引格式、元数据格式、数据表结构等,制定规范的数据质量改善流程,形成数据应用场景的数据质量管理闭环。
通过建立“双内核”大数据中心,一号煤矿构建数据产业结构、建立标准体系、打通信息交互链条,实现智慧矿井监测监控、智能化采、掘、生产辅助等业务系统的迁移上云和对超融合云平台、GPU节点以及数据备份一体机的统一管理,以5G为引领的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和数字孪生技术的应用,让矿山建设迈入“5G时代”。
据了解,数据中心超融合服务器采用34台华为与浪潮自主可控技术设备,运用最主流的云计算技术,将50多台服务器整合成一个云矩阵,存储信息量可以达到相当于32个国家图书馆,算力能达到原来的15倍,满足智慧矿井监测监控、智能化采、掘、生产辅助等业务系统资源需求。
“数据中心是基石,做好数据管理,实现智能化采、掘、生产辅助等业务系统的融合,建立矿山感知、分析、预测、决策与控制的完整的智能系统,形成一套既利当前又惠长远、引领行业科技进步的技术标准和规范,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矿长薛国华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