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习近平同志围绕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邃,深刻论述了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核心思想、主体内容、基本要求,对于进一步坚定政治自信,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信心和决心,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确立
“我们要继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
——习近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要突出抓好六个方面工作》
(一)民主政治发展的历史轨迹与启示
从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思想在清末开始在中国产生影响到维新派戊戌变法、清末新政、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后的一系列政治实践,中国近代在政治制度选择上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尝试,但都没有找到正确答案,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事实证明,不触动旧的社会根基的自强运动,各种名目的改良主义,旧式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主义革命,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的各种方案,都不能完成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都不能让中国的政局和社会稳定下来,也都谈不上为中国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提供制度保障。西方式政治发展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走符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发展道路。
纵观近代以来中外政治道路选择和制度实践的正反两方面经验,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一是实现民主政治的形式是丰富多彩的,不能拘泥于刻板的模式,发展民主政治根本目的是通过各种政治制度形式来实现人民群众真正当家作主。二是选择什么样的民主政治发展道路不能定于一尊,必须依据本国国情和历史传统。三是绝不能以西方政治发展模式作为评判一国民主政治优劣的标准,绝不能照搬西方政治制度。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
在中国建立什么样的政治制度,是近代以后中国人民面临的一个历史性课题。为解决这一历史性课题,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辛探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长期奋斗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是坚持党的本质属性、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
中华民族拥有在5000多年历史演进中形成的灿烂文明,中国共产党拥有百年奋斗实践和70多年执政兴国经验,我们积极学习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欢迎一切有益的建议和善意的批评,但我们绝不接受“教师爷”般颐指气使的说教!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将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昂首阔步走下去,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治建设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
(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决定于这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基础,同时又反作用于这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基础,乃至于起到决定性作用。在一个国家的各种制度中,政治制度处于关键环节。所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首先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信,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评价一个国家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的、有效的,主要看国家领导层能否依法有序更替,全体人民能否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人民群众能否畅通表达利益要求,社会各方面能否有效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国家决策能否实现科学化、民主化,各方面人才能否通过公平竞争进入国家领导和管理体系,执政党能否依照宪法法律规定实现对国家事务的领导,权力运用能否得到有效制约和监督。”
“经过长期努力,我们在解决这些重点问题上都取得了决定性进展。我们废除了实际上存在的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普遍实行领导干部任期制度,实现了国家机关和领导层的有序更替。我们不断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人民实现了内容广泛、层次丰富的当家作主。我们坚持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发展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有效凝聚了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的智慧和力量。我们努力建设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保证了决策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我们积极发展广纳群贤、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广泛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中来。我们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全社会法治水平不断提高。我们建立健全多层次监督体系,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保证党和国家领导机关和人员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
(二)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中国最大的国情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什么是中国特色?这就是中国特色,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制度是我们自己的,不是从哪里克隆来的,也不是亦步亦趋效仿别人的。”
“我们强调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就是要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实施好依法治国这个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只有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制度化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不能把坚持党的领导同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对立起来。更不能用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来动摇和否定党的领导,那样做在思想上是错误的,在政治上是十分危险的。”
“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形象地说是‘众星捧月’,这个‘月’就是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治理体系的大棋局中,党中央是坐镇中军帐的‘帅’,车马炮各展其长,一盘棋大局分明。如果中国出现了各自为政、一盘散沙的局面。不仅我们确定的目标不能实现,而且必定会产生灾难性后果。”
(三)与时俱进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在新的奋斗征程上,必须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作用,继续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牢牢把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掌握在人民手中,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
“在中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证国家政治生活既充满活力又安定有序,关键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制度安排。”
(四)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和决策的重要方式。”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独特优势在于可以广泛达成决策和工作的最大共识,有效克服党派和利益集团为自己的利益相互竞争甚至相互倾轧的弊端;可以广泛畅通各种利益诉求进入决策程序的渠道,有效克服不同政治力量为了维护和争取自己的利益固执己见、排斥异己的弊端;可以广泛形成发现和改正失误、错误的机制,有效克服决策中情况不明、自以为是的弊端;可以广泛形成人民群众参与各层次管理和治理的机制,有效克服人民群众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治理中无法表达、难以参与的弊端;可以广泛凝聚全社会推动改革发展的智慧和力量,有效克服各项政策和工作共识不高、无以落实的弊端。
(五)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贯穿决定全篇的一条主线,既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性质和方向,又突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工作重点和总抓手,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纲举目张的意义。”
(六)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推动政府职能转变
“行政体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必须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不断推进。转变政府职能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实质上要解决的是政府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重点是政府、市场、社会的关系,即哪些事应该由市场、社会、政府各自分担,哪些事应该由三者共同承担。这个问题应该是我们党在改革开放一开始就认识到了。”
(七)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人心向背、力量对比是决定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关键,是最大的政治。统战工作的本质要求是大团结、大联合,解决的就是人心和力量的问题,这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必须花大心思下大力气解决好的重大战略问题。”
(八)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
民族宗教问题事关国家统一稳定和社会长治久安。我们要坚定不移坚持党的民族政策,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必须精心做好宗教工作,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发挥好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中央这么重视民族工作,这么重视脱贫工作,就是要更好维护民族地区团结稳定,更好加快民族地区发展,更好凝聚各民族智慧和力量,各民族一起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九)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群团工作
“群团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群团工作是党通过群团组织开展的群众工作,是党组织动员广大人民群众为完成党的中心任务而奋斗的重要工作。”
以上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治建设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必将有力指导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
三、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治建设重要论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要长期坚持不断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程序化,保证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巩固和发展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用更加健全的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1.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总体要求;
2.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
3.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制度化、法律化;
4.在不断深化实践中增强协商民主的科学和实效;
5.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
6.在推动行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中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7.聚焦重点工作,做好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工作;
8.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和宗教政策;
9.在党的领导下切实改进群团工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把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势和特点充分发挥出来,更好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为人类政治文明进步作出充满中国智慧的贡献。
(作者系陕西省委党校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