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23年01月31日
红格丹丹的苹果笑格盈盈的人
《当代陕西》记者刘甜甜 王雅
  2022年,安塞区高桥镇南沟村15万斤苹果从矮化密植果园出园后,没有被外地客商直接拉走,而是来到山下一公里处的冷库,被送上选果线。经过分选包装,一盒12颗装的苹果卖价168元,折合下来22元一斤。
  “选果线不仅仅是给苹果洗个澡,还通过红外扫描等仪器,给每个苹果进行全方位体检,确保其糖度、硬度保持一致,把有内伤和霉变的果子剔除出去。”南沟村党支部书记张润生说,矮化果树种下的第六年,示范园进入盛果期,销售额从2021年的20万元,飙升至2022年的200多万元。
  从苹果产业在南沟村扎根,到源源不断地生产出商品果,产业化的思维在全方位地影响着种植、管理、包装整个过程。在龙头企业惠民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经营下,南沟村的苹果产业以精品化为导向,以实现效益为目标,以专业的管理方式,培育着属于自己的品牌。
  果园用水,以“滴”计量
  为适应市场对商品果的新要求,产业化操作的第一步,是打造高标准果园。南沟村的苹果产业壮大于2012年,惠民公司于2016年投资建设1060亩矮化密植高标准园区,虽起步较晚,但它一落地就跑步进入现代化农业的行列。
  果园占据了村里的制高点,坐车蜿蜒而上,到达海拔900米的山顶,寒风凛冽,但这却是果树生长的有利条件。相比山坳,山顶通风、光照条件好,不容易遭受冻害,病虫害也少。因此,村里大部分的果园都选择建在山上。
  但在黄土高原种苹果,干旱缺水是最大的制约因素之一,对此,南沟人有深刻的记忆。
  张光红是高桥镇的干部,驻村帮扶十年有余。他刚到南沟时,村里7个村民小组,仅两个小组有少许果园,学农出身的他迅速判断出,这里要发展产业,还得以苹果为主。
  多方奔走,终于在2012年秋季,全村开始大规模推广种植果树。刚种下的幼苗挨过了寒冷的冬天,却遇到了干旱的春天。眼看苗子要死,张光红坐不住了,“好不容易把黄蒿锄掉,收拾出来那么多撂荒地,没有水就等于前功尽弃啊!”
  他跑到镇上,拉了一车水上山。村民知道,这车水来之不易,只给每棵树舀了两勺浇下去。就是这两勺水,救活了村里95%的幼苗,救活了南沟的主导产业。
  直到2016年,村里决定建设矮化高标准园区,搭上现代化农业的快车。园区要尽可能具备现代农业的基础要素,土地平整适合机械化作业、防冰雹网、支架结构、水肥一体化滴灌系统……这些要素中,基于水的灌溉系统是关键。
  矮化果树根系浅,对水的要求极高,如果不能实现高效节水灌溉,想在山顶搞产业几乎无法实现。此时,取水对南沟村来说不再是天大的难事,问题已经在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中迎刃而解。
  南沟村山下的4号水坝宽阔平静,每到果树萌芽前、坐果后、果实膨大期,这里的水就会被抽到山上的水塔里,通过水肥一体化滴灌系统精准地流到每棵树下,大大减少了漫灌时的浪费。
  村里的7个坝中,4号坝是主要的灌溉水源,也是年代最久远的一个。在老支书李维云的记忆里,那是他在1998年带着全村人用镢头建起来的。当时,轰轰烈烈的植树造林行动在全国展开,南沟人一直热情饱满,一边上山种树,一边在山下打坝,既为了保持水土抵御自然灾害,也希望沉淀下来的淤泥能够成为良田。
  2013年,南沟村遭遇严重的强降雨,灾后重建时对村里两个淤泥坝进行翻新,并开始打造新坝。同时,林地改造也没有停下脚步,为了发展乡村旅游,更多常青树被种下,一改原来冬季灰蒙蒙的状况。
  随着山一天天变绿,原来的淤泥坝逐渐变成了清水坝,南沟人惊喜地发现——这正是解决黄土高原干旱缺水的良方!
  “清水坝既满足了产业发展的刚性需求,又解决了水资源紧缺的问题,是一个两全之法。”张光红说,不仅如此,滴灌的效率远远高于传统的灌溉方式,技术人员只需要手持平板电脑,启动程序,提前设定好的水肥就会沿着毛细血管流到每棵树下,而园子里只需要一两个人看着,有漏水的地方、有管子没有放好的地方随时调整即可。
  改善土壤,以“绿”为主
  市场对苹果的商品化要求越高,粗放式的管理就越不合时宜,为了牢牢抓住消费者的味蕾,种植环节也必须重视标准化的问题。
  走进矮化示范园,一排排果树仿佛在等候人们的检阅。果园视野极好,每排果树间隔3米,一台大型翻耕机可以随意进出,进行机械化操作。果树高度保持在3米左右,采摘者轻轻抬手就能摘到果子。
  初冬的黄土高原像是在沉睡,南沟村果园里机器的轰鸣声打破了此时的宁静。今年51岁的张玉贵正驾驶着一台机器穿行在果园里,机器走过,身后留下两行浅沟,园子旁边的工人随即将羊粪撒进去,再把土盖上,为果树生长积攒养分。
  张玉贵是安塞区化子坪镇的村民,前些年也靠农机租赁生活,2018年,看到南沟村惠民公司招聘技术管理人员,便来应聘。和他一样在这里固定做工的有8人,每月管吃住还能拿到4000元左右的工资,比到处找生意要好上许多。
  虽然园子里一年四季都有活,但现在机械化程度高,干活没有以前那么发愁。“犁地、打药、浇水、施肥,都是机器操作,可太轻省了。”张玉贵说,羊粪撒完马上就要剪枝,那是个精细活。
  为了提升苹果的商品化程度,惠民公司按照专家的建议提出要求,果树主干的高度、每一个结果枝条的长度和形状都要有严格的标准,即保持细长纺锤形。
  “细长纺锤形是适合于矮化果树的一种小冠树形,全树细长,没有主枝,只有侧生枝,并且侧生枝自然延伸,呈纺锤形。树形要分三个层次,从下到上枝条越来越短,技术员在修剪时心里要有谱。”惠民公司农业版块技术指导宋宇说,这个“谱”其实就是标准,修剪达到这个标准,就能起到改善光照条件、挂果多、产量大的效果。
  宋宇介绍,管理技术刚开始还比较落后,有人把乔化果树的管理经验套用在矮化果树上,有人舍不得疏花、舍不得疏果,园子里即便有水肥一体化设施,也没有发挥作用。
  从2021年开始,公司加强管理、改进技术,接受村里和相关政府部门的监督。一年后,果园的产量从20万斤上升至200万斤,10倍的增长率源于精细化的管理。
  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这是制约产业发展的另一因素。为了改善土壤状况,南沟村探索出更加绿色的方法。
  果树挂果前的三到五年里,通过套种大豆、油菜获得一些收益是村民惯常的做法,但果树长大后,豆苗会和果树争抢水肥,加剧干旱缺水的问题。
  通过积年累月的试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专家们给出了最适合北方果区的套种方法。选择白菜型油菜,并在每年8月10日到20日雨热同期时种下,来年四五月花开得正好时翻耕到地里,达到增加绿肥的效果。这套流程中有多个奥妙之处——
  在海拔较高的北方果区,冬、春两季气候干旱,水分散失严重。如果是春种秋收,干旱会导致油菜出苗难,因此,陕北有不少套种失败的经历。而白菜型油菜在夏秋交际时种下,熬过寒冷的冬天还可以成功存活,能起到保存雨水的作用,保墒效果极好。
  另外,每年深冬到开春前,果树处于缓慢生长期,此时的油菜生长旺盛,两者生长高峰期错开,有效解决争水争肥矛盾。
  春季一到,油菜花和苹果花竞相开放,有助于果树授粉,提升坐果率。再过上一段时间,将油菜翻耕到地里,根茎枝叶迅速腐烂,起到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的作用。
  套种越冬油菜在南沟村,甚至在陕北已经成为普遍做法。即便是不懂科研的农民,也能肉眼可见变化,“果树的叶子绿油油的,又厚又肥,果子也红洼洼的,甜得很,可不是地越来越好了啊。”
  农业产业,以“精”为要
  在摆摊卖水果的时代,果农只求量的增加;但当水果被分级定价,优果率、精品率越高,农民的收益就越高,现代化的分选设施可以助其一臂之力。
  为了延长产业链,2018年,南沟村建成1000吨冷库、引进当时市面上最为先进的选果线。但专业的事得找专业的人干,村里将其运营交给正在延安布局果业的国企——陕西果业集团。
  “苹果销售不是做个包装就可以,而是流通领域向现代化进阶的标志。”陕果集团安塞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瑞说,选果线的投入使用,加速了南沟村对苹果产业进行商品化运作的步伐。
  进入流水线的苹果,需要经过清洗、风干、果杯分选、电子称重、内在品质检测、分级包装等多个步骤。这套分选系统,不仅能检测苹果的颜色、形状、是否有瑕疵等外在品质,还可以像CT一样,检测出果子的糖度、是否有霉心病等内在品质。这些苹果完成所有环节后进入5个分选平台、10条出果通道,分级装箱,然后被送到市场上。
  对于消费者来说,买到问题果的概率大大降低,和站在水果摊前凭颜值和经验选出的果子不一样了。“分级定价是农业发展进阶的标志,可以大大提升优果率,增加果农的收益。”高瑞介绍,最直观数据是,经过分选的苹果,平均每斤会多出六毛到八毛的利润。
  这些利润留到当地,至少提供30个人的就业,选果线上的工人每天可以获得100元到300元不等的收入。并且,这套智能系统保守估计,能省工10倍以上。正在运行的机器,每小时可完成1万斤苹果分选包装。依靠纯人工完成同样的任务量,至少需要一天时间。
  从2021年接手厂房至今,选果线共创造2000多万元价值。对村民来说,还有很多附加福利。“我们的技术员都是随叫随到的,无论是示范园还是农户,只要有技术问题,一个电话,他们就都上山了。”高瑞说,把分选线建到村里还有一个好处是,果农离市场更近了。
  原来,每个农户只是根据自己的经验种苹果,客商不可能和他们一一商议种植标准。而现在,陕果集团可以建起标准并随时传达出去,只要果子好,便不愁卖,农户很乐意配合,这在无形中提升了商品率。
  有了陕果集团在流通端做运营,南沟果业的每一个细节都在向现代化靠近。
  仔细观察常见的果箱,箱内的九宫格,甚至是更多放置苹果的小格子,都是用站立起来的、相互交错的纸板子隔开。而箱盖一般是四层纸板,层层压实。这种箱子常见,但不一定最科学,有不少地方都在重复使用纸板。陕果集团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浪费。
  为此,集团专门研发出新的果箱投入使用,在箱内去掉几个间隔的纸板,在箱盖上留出缝隙,让它们在折叠插入间隔板的时候能严丝合缝地盖住,这样可以节省出不少材料,具有环保价值。
  “当初选果线投入169万元,但它创造的价值却远远高出投资,现在在细节处节省,它创造的价值同样不可估量。”高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