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高乐
今年2月,市公安局宝塔分局枣园派出所被授予“全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称号,并受到省委、省政府的表彰。这是继“全国‘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全国优秀公安基层单位”“全国执法示范单位”“全国公安机关‘我为群众办实事’成绩突出集体”等“国字号”荣誉,以及“全省人民满意政法单位”“全省学雷锋活动示范点”等省级荣誉后,枣园派出所获得的又一项“重量级”荣誉,也是该所传承和践行张思德精神所结下的硕果。
“听党话、跟党走,争当张思德式好民警”,枣园派出所院墙上醒目的红色标语给出了荣誉背后的答案。作为张思德精神发源地延安枣园的辖区派出所,枣园派出所自成立以来就以张思德为榜样,自觉继承发扬优良传统,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重要指示和训词精神,建立张思德宣传、巡逻、调解、服务“四支队伍”,开展新时代“十个没有”平安创建,实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目标,让“平安枣园”成为百姓心里的一张名片。
真情暖心,服务“零距离”
“冯大娘,水打好了,柴炭够用不,不够的话下回我给你送来。”每周,枣园派出所辅警白亮总要到枣园街道办温家沟村孤寡老人冯侯莲家中坐一会,看看水缸内还有多少水,问问她在生活上、身体上的情况,再陪着聊聊家常。
冯侯莲老人今年70岁了,是一名残疾孤寡老人。7年前,白亮在巡逻时了解到老人的情况后,就经常帮忙劈柴、打水、送菜等。该所教导员齐延锋得知后,将冯侯莲列为所里的帮扶对象,带着白亮、李文文等民辅警,冬季送煤、雨季挖水渠、年节送慰问品,让老人暖心不已。
齐延锋、白亮、李文文等民辅警,皆是张思德义务服务队的一员。
为更好地服务群众,枣园派出所用好张思德精神这件“传家宝”,组织社区民警、户籍民警、辖区治安积极分子和志愿者,成立了一支20人的张思德义务服务队。服务队定期帮扶残疾人和孤寡老人,并采取自助、预约、代办、上门服务等举措延伸服务触角,做到分内事无条件办、分外事想办法办。
3月17日,记者走进枣园派出所户籍室,立即就被眼前的办公环境所吸引。便民水吧、母婴室、更衣室等一应俱全,并提供身份证自拍、打字复印、手机充电、老年花镜等服务,还极为人性化地设置了一个玩具与阅读角,让跟随家长来办事的孩子们玩耍与阅读。
为了让群众有更好的办事体验,枣园派出所动了很多“小心思”:高标准的户籍室既给办事群众提供了休息的好去处,又为业务交流打造了良好平台;户籍民警把“马上就办、办就办好”作为座右铭,对前来办事的群众,手续齐全的立即办,手续不全的一次性告知清楚,绝不让群众跑第二次;针对无户籍人员、孤寡老人、紧急情况办证等问题,开展上门服务、邮寄服务、24小时服务。
张思德义务服务队队员们把“为人民服务”牢记在心,脚踏实地为群众排忧解难,争做新时代的“张思德”。截至目前,共收到感谢信22封、锦旗69面;近三年来,服务队共开展各类户籍办理上门服务70余起;连续5年无投诉,群众满意率达98%以上。
化解矛盾,调出大和谐
1月18日,农历腊月二十七,枣园派出所社区中队中队长、张思德义务调解队队员付瑞在带班期间接到警情,张天河村两户人家发生了纠纷,差点打起来。
付瑞立即叫上调解队的金牌调解员老赵一同赶往现场,发现是因羊子误入邻居果窖造成损失引发的矛盾。在村民家中,付瑞和老赵耐心地进行调解,最终成功化解纠纷。几天后,付瑞专门回访了这两户人家,只听他们赧然地说:“嗨,其实也没啥,都是邻里邻居的,当时就是在气头上了。”
枣园派出所张思德义务调解队积极开展矛盾纠纷调处,在吸纳派出所、司法所和法庭具有执法资格的22名工作人员外,还先后聘请34名熟悉政策法律的政府工作人员、4名法学教授和3名律师,让知法懂知者调解矛盾纠纷,面对面说理讲法。
在张思德调解室,记者见到了付瑞口中的“老赵”。“老赵”名叫赵学慧,是一位有着40余年党龄和警龄的退休老民警,退休后他来到枣园派出所当起了义务调解员,担任“首席调解员”,到现在已经干了近4年。
“我们所每年接警1750起左右,但真正予以立案的只有很小一部分,大
部分都是因水路、电路、坟地等引发的群众矛盾纠纷。因此,我们形成了一个习惯,处警时能调解的尽量想办法调解处理,还经常主动帮助群众做一些实事好事。”付瑞向记者介绍了张思德义务调解队的工作机制,并展示了记录该所民辅警为群众办实事的书册。
通过工作实践和不断地学习总结,张思德义务调解队形成了“一杯热茶暖心、耐心倾听顺心、矛盾化解舒心、人民群众安心”的“四心”工作理念和“群众说事、警官说法、干部联动”的“两说一联”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特别是“群众说事、观剧学法、法官说法、干部联动”的矛盾调解“四步”工作法深受好评。
据了解,目前张思德义务调解队队员已增加至80人,分流了派出所三分之一的工作量。调解队通过“两说一联”调处矛盾纠纷从2018年的200余起降到了现在的30余起,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辖区居民无非法上访和民转刑案件发生。
昼夜守护,平安“不打烊”
枣园辖区处于宝塔区城乡结合部,随着红色旅游升温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管辖范围和人口成倍增加。
对此,枣园派出所整合内保单位、景区安保力量,成立了一支警民联动、专群结合的170余人的张思德义务巡逻队,开展新时代“十个没有”平安创建,全力做好辖区治安稳定工作,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3月13日晚上8点以后,延安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们陆续结束了晚自习,看到身穿红马甲的巡逻队正在巡逻,感到分外安心。此时,枣园派出所副所长贺小龙正带着张思德义务巡逻队在该校园周边巡逻,一直到10点方才回返。在返回所里的过程中,贺小龙等人又到枣园革命旧址、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等重点单位,以及小砭沟、石佛沟等村的夜市摊点转了转,当好群众“守夜人”。
张思德义务巡逻队白天对红色景区、沿街商店、农贸市场、学校周边等重点部位和人流密集区域不间断巡逻,夜间对山体居民区、流动人口聚集区、重点工程建设区等易发案区域巡逻,节假日、敏感时节和出现警情时加大巡逻频次,全时空守护平安。在加强人防的同时,巡逻队注重加强技防建设,结合城市“双修”和老旧小区改造,提前与项目开发方对接筹划,新建11个、改造了6个智慧安防小区。
宝塔区是红色旅游景点集中区。张思德义务巡逻队针对景区“推销土特产、兜售纪念品”等不文明行为,联合职能部门开展专项整治,彻底解决了旧址门口追赶拦截强行推销红枣、兜售纪念品的现象,优化旅游环境。
据统计,2022年,枣园派出所共接处警1235起,同比下降5.5%;行政案件53起,同比下降18.4%,刑事案件8起同比下降12.5%,“平安枣园”成为新名片。
群防群治,法治入人心
普法宣传进万家,法治意识入人心。为更好地引导群众学法遵法守法用法,枣园派出所坚持群防群治,由社区民警牵头,吸纳革命旧址讲解员、民间艺人等,组建了一支50人的张思德义务宣传队,以陕北说书、快板、演唱等形式开展宣传巡演,让法治思想“飞入寻常百姓家”。
“学生应会哪些法律知识,怎样规范自己的行为……”2022年9月21日下午,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实验小学举行了法治副校长聘任仪式暨“与法同行”普法教育讲座,普及安全知识和法律法规常识。枣园派出所所长、张思德义务宣传队负责人李军阳被聘请担任该校的法治副校长。
枣园辖区是市区优质教育资源最为集中区域。枣园派出所专门选派了7名四级高级警长担任18所学校法制辅导员,收集100余个案例,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上好开学第一课,受教师生达2.7万余人。
“电信诈骗害人精,不贪不给不上当,安装反诈App,看好您的钱袋子……”每逢农忙时节,张思德义务宣传队都会深入田间地头逐户宣传防盗抢骗、防电诈及赌博危害等知识,全力守护群众“钱袋子”。为防止征地拆迁引发各类矛盾,宣传队配合政府、纪念地管理局挨家挨户宣讲法规政策、补偿标准,有力保障项目顺利推进,用法治理念构筑起一道安全“防火墙”。
为民服务不缺位,初心不忘护平安。如今的延安枣园,随处可见身着红马甲的张思德“四队”队员的身影,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接力续写着新时代爱民故事,践行新征程“为民之诺”,让张思德的故事和精神接力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