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张灯结彩的热闹,没有一大家子齐聚一堂的欢声笑语,但在一种淡淡的忧思和隐隐的期待中,我们迎来了清明。
提前几天,人们已经开始准备过节所用的食材、用品,市场上,人们手里提着买来的货物,还到处打听哪里能买到过节捏面花所用的红和绿(装饰性色素),虽不喜气洋洋,却也是别样的热闹。
“面好喽,洗手捏面花啦!”妈妈一声令下,我们闻声“赶”到厨房,看着一团团白花花软绵绵的面团,已经想象出了它被捏成面花后的可爱样子。把面团捏在手中,捏、揉、挤、压,必要时用上剪刀、汤匙,不一会儿,案板上出现了一群活灵活现的小动物:展翅欲飞的小雀,辛勤忙碌的燕子,满脸喜态的小猪,缩手缩脚的刺猬……聚在一块儿,有种团圆般的感觉。
面花出锅后,一个个都胖了许多,趁热点上红和绿,交织在白花花的棉花上,发出诱人的光泽。
吃过饭就该去扫墓了。我们手里捧着散步时摘来的野花,连同带来的吃食一起放在碑前,擦擦碑,拔拔野草,再同沉睡在土地中的长辈说说近来的情况,表达思念与崇敬。此时,每个人都静默地站立,心中萦绕着淡淡的忧思。
晚上是家人们小聚的时刻,摆上朴素简单的几样饭菜,一家人围坐一桌,一边吃饭一边聊着家常,奶奶感叹现在生活越来越好;爸爸感叹现在交通更便利,扫墓更方便;妈妈感叹之后家里的希望,期盼着新生活;而我,在感叹路边的野花真多……在一股温馨恬静的气氛中,我们过完了清明,不喜气洋洋,也不几欲断魂,有亲人小聚,有面花满盆——一个晴朗宁静的清明节。
(指导老师 王雅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