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贺秋平 通讯员 张妮)“无论是时间上还是经济上,都帮我们减轻了很大的负担。”提起村里推行的红白理事会规定,68岁的马天红由衷地感慨道。
马天红家住宜川县云岩镇太吉村,前几年,母亲不幸辞世。按照村里以往的习俗,晚上要摆宴席、行大礼,从晚上至第二天天亮方能结束。除此之外,酒席是越贵越好,红白喜事成了村民相互攀比的“舞台”,就连经济情况好的村民也感到“吃不消”。
2018年,由村党支部牵头,召集过事主管、村里有威望的人等,商议并出台了《太吉村红白理事会规定》,明确了晚上宴席改为烩菜,上礼不回烟,烟不超过13元,酒不超过80元等措施,简化了过事程序,避免了铺张浪费,马天红也没有了受繁琐程序的困扰,当晚9点就完成了所有礼节。
礼数少了,但红喜事的幸福指数并没有少。村民们自发组建的秧歌队,遇到村民家有喜事,就会受邀免费前来助兴。
“秧歌队从村口一直迎到院内,非常热闹,也倍儿有面。”前不久,给儿子结婚的崔振高兴地说道。崔振有一儿一女,大女儿于2015年出嫁,原本想着只剩儿子的婚事,一定要办得红红火火,但村里红白事有了“硬杠杠”,他也要执行。为儿子办完婚礼,不仅省下了大几千元的花销,还办得节俭、文明、有面子,他特别开心。
近年来,宜川县云岩镇太吉村党支部以党建引领推进移风易俗,从村民办红白喜事着手,积极探索推行“为群众减负 为幸福加码”乡村治理新模式,提升了广大群众的精神面貌。
据统计,自2018年推行红白理事会规定,平均每次能帮助村民节省6000元左右,5年多来节省50余万元。村风变了,人心齐了,村民更加热衷于公益事业。在2020年村里修缮村广场围墙、硬化路面时,村民自发捐资15400元,加上以往村账户结余和爱心人士捐款,使村里的广场面貌焕然一新。
开支减少了,思想转变了。村民们从中尝到了“甜头”,自觉遵守新规定,红白理事会以“小组织”理出了“大文明”,为乡风文明增添了底色。下一步,太吉村将通过党员带头执行红白理事会规定,引导村民喜事新办、厚养薄葬、勤俭节约,让红白理事会新规定深入人心,真正做到为群众“减负”,为幸福“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