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3年05月07日
织就基层治理“锦绣图”
——宝塔区构建基层网格化治理新格局
  记者贺秋平吕辰雪通讯员 郁小鹏
  基层治理连接千家万户,与社会民生息息相关。如何让广大群众从基层治理中有更多获得感?近年来,宝塔区将基层治理入“网”、入“云”、入“心”,构建起基层网格化治理的新格局,牢牢托举起群众的幸福生活。
   治理入“网”,组织有活力治理更精准
  环境差、停车难、休闲场所少……在宝塔区东苑小区业委会主任朱立平的记忆里,前些年因为小区管理不到位,居民意见很大。网格化管理的推行和老旧小区的改造使得小区整体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现在业主们下班回家,再也不用为停车问题发愁,小区还增加了活动广场,修建了休闲锻炼长廊,大家住得都比较舒心。”朱立平说。
  东苑小区建成于1997年,是延安城区最早的安居小区,共有742户2350人。提到小区近年来的变化,老住户惠世英颇为感慨。“现在的小区环境和服务都变好了,安全也更有保障,各方面都挺好的,作为居民,我们觉得很幸福。”惠世英乐呵呵地说。
  这些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可喜变化,是东苑社区推行网格化管理后的成效之一。东苑社区党总支书记陈延利表示,实施网格化管理以来,小区自治组织更有活力,网格治理成效更有质量,网格服务更加精准,网格工作机制更加健全。“我们推行‘日走访、周碰头’工作法,建立网格员定期走访、上门服务机制,坚持全程代办‘零距离’服务,把如何提升群众幸福指数抓在了经常、放在了心上。”陈延利说。
  近年来,宝塔区按照“街巷定界、规模适度、无缝覆盖、动态调整”的原则,科学划分网格,在主城区6个街道35个社区划分358个一级网格846个二级网格,每个网格建立微信联络群,将小区网格长纳入社区网格成员,实现网格全覆盖。
   数据入“云”,打通数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一张数智化大网纲举目张,无数细小的网格激活了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实现了信息赋能基层数字治理的新模式。
  在宝塔区城市数字治理融合指挥中心,工作人员正在利用城市数字治理平台,抓取城区车辆乱停乱放和沿街门店违规摆放物品的视频。工作人员表示,指挥中心成立以来,探索出了“1+3+N”的数字治理运行模式,城市管理、安全应急等工作已经逐渐由线下转为线上处置。
  “网格员会将日常工作中排查到的问题进行上传,我们再根据管辖范围转给各个中队,保证发现的问题能够得到快速处理。”融指中心网上群众工作科数字城管平台工作人员白健说。
  截至目前,宝塔区城市数字治理融合指挥中心已逐级建立起了社区、网格(小区)、楼宇信息数据库,将辖区531个小区的基础数据全部录入融指中心,形成了多部门信息共享、协同工作机制。平台在推出“网格管理、综合执法、政务服务、指挥调度”系统功能的基础上,新增12345热线、智慧乡村、掌上社区、宝塔e享、一键办税等十余个应用场景,推动网格化社会治理实体化、科技化运作,全力打通信息化服务基层民生的“最后一公里”。
   服务入“心”,满足个性化需求赢得好口碑
  网格化管理填补了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真空”和“盲区”,不仅使公共服务供给进一步下沉,还整合了辖区资源,满足了群众的个性化需求。
  近年来,宝塔区以网格为单位,积极推动社区与驻区单位党组织开展“契约化”共建,签订共建协议300余份,建立健全需求清单、资源清单、项目清单,双向认领、双向服务,统筹解决小区停车、垃圾分类、健身娱乐等民生需求。
  去年以来,宝塔区城市管理执法局启动了城市管理进社区,服务群众面对面活动,进一步健全了联系包抓责任机制,构建起“社区+城管”工作机制,切实解决了社区城市管理问题。“经常能看见城管人员来小区检查,小区的环境卫生比以前好多了,管理也更加规范了。”居民常先生说。
  针对基层矛盾纠纷多的现状,宝塔区开展常态化走访活动,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人员的监管,完善小区居民协商议事制度,搭建“居民议事点”自治平台,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矛盾有效化解”。桥沟街道向阳社区针对老旧小区加装电梯事项,通过集体民主协商,居民们快速达成一致,实现在电梯安装过程中零纠纷、零异议,真正把实事办在了群众心坎里。
  一张“网”包罗万象,众多“格”责任到人,宝塔区正以一个个“小网格”为依托,一针一线织就基层治理“锦绣图”,用心用情“绣”出群众更加充实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