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23年05月18日
“三项”机制为群众美好生活“加码”
志愿者上门为老年人义务剪发

  本报讯(通讯员 郑楠)“搭建平台,构建服务体系;组建队伍,活动情暖万家;细化内容,品牌内涵丰富。”这是宝塔区新城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结合实际探索出的“三项”机制,以志愿服务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飞入寻常百姓家”,为群众美好生活“加码”。
  新城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始终把满足群众期盼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基层党建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紧密结合、同频共振,以志愿服务提升新时代文明实践“温度”,推出“新之火”志愿服务品牌,从“搭平台、组队伍、细内容”入手,实现志愿服务常态化、精准化,推动文明实践走深走实。
  一方面,以居民群众需求为导向,以活动载体为抓手,聚焦“为老、为小、为困难群体、为情感慰藉群体、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设计志愿服务项目,规范建设街道“新之火”志愿服务站,建立“1+3+4”志愿服务体系,提供应急药品、饮用热水、手机充电、快递代签等志愿服务10项,有效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另一方面,以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为主阵地,组建“陕北说书”志愿服务队,开展居民群众听得懂、能接受、能理解的线上线下政策宣讲、非遗文化进小区等志愿活动。组建以新投红心物业为载体的“贴心管家”志愿服务队,开展帮业主清洗地毯、代买菜、代缴费、代买药以及上门理发、上门走访等志愿服务,累计服务时间超过200小时,受益群众超过300人次。组建以延安大学社工为主体的“青年”志愿服务队,为辖区青少年儿童提供“多彩周末”“乐趣假期”“快乐手工”等志愿服务,使大学生能够在服务街道的同时得到锻炼成长。
  为进一步丰富品牌内涵,该实践所用活区域共建“三项清单”,改变以往受助者被动接受志愿服务的模式,实现“点单式”服务、项目化运作。将居民具体需求事项划分为美化家园、义务巡逻、文明交通、敬老扶弱、爱心助学、健康义诊、文艺汇演7个类别进行统计,做到需求内容清晰、服务目标明确,使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做到有的放矢。全面推广积分兑换模式,改变以往志愿服务“大帮哄”的局面,建立起长效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志愿者持续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