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3年06月04日
推碨的记忆
王小雷
  陕西方言历史久远。碨,就是石磨在汉代之前的名称。
  第一次听到这个词,是1969年1月去陕西插队的时候。按当时的规定,国家在知青插队的当年按每月40斤的标准,给知青提供9个月的原粮。所谓原粮,就是未经加工的粮食。而对原粮进行加工的主要工具,就是这个叫碨的石头家伙。
  记得在第一次推碨之前,我们几个知青还讨论过驴在做这个圆周运动时应当顺时针还是逆时针进行。在众说不一的情况下,一位同学拿出了特意从北京带来、准备教村里孩子认字的图文并茂的识字卡片中写有“磨面”二字的一张,给大家统一了认识:驴在做推碨这个圆周运动时是逆时针进行的。
  明白了驴推碨的运动方向,剩下的事情就是套驴推碨。按照推碨不能耽误上工的原则,在子夜时分,我们知青去饲养室牵上前一天跟饲养员定好的驴,拉上碨开始干活。等鸡叫了三遍,面也磨得差不多了。人们把面收回自家,把麸子交给饲养员,以此作为牲口吃的“细粮”。
  可是,我们在磨面这件事情上遇到了问题:驴是集体所有的牲畜,知青有权使用;碨是社员的私人财产,知青无权使用。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大队决定,在知青没有置办自己的碨之前,社员轮流向知青无偿提供用碨服务。就这样,我们开始过上了推百家碨磨面的生活。
  在推百家碨的时候,村里的乡亲们对我们照顾有加。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羊倌张老汉和贫协主任老蛮叔。
  张老汉是村里的地主,也是革命干部家属。土改时,他积极协助工作组给村民们分配土地。由于他不谙农活,就和老蛮叔搭帮当了羊倌。他的几个儿子大多在外边工作,只有小儿子和他一起住着宽敞气派的石窑。
  老蛮叔是村里的老贫农,一直当着羊倌。土改时,作为贫协主任的他和张老汉一起为村民们分配土地。由于张老汉不谙农活,他便与张老汉搭帮放羊。老蛮叔只有女儿,家中缺少男丁。大队给他介绍了一个上门女婿,老蛮叔从此乐呵呵的。
  每当我们去张老汉家推碨,他总是招呼小儿子给我们在碨旁边生上火,以抵御冬夜的寒风。并叮嘱小儿媳给我们送来可口的炸糕,让我们补充营养。
  每当快轮到我们去老蛮叔家推碨的时候,他总是提前通知我们把麦子给他送去。便于他提前给麦子加水湿润。他还在我们早晨睡着的时候帮我们套上驴,直到磨完头遍面,他才前来喊醒我们。
  一来二去,队长觉得为了推个碨,不但让我们满世界打游击,还给乡亲们添麻烦,这样不好。
  于是,他决定停止推百家碨,让我们就近使用他家新打的碨。从此以后,我们不仅用他家的碨磨面,还在他家的碨上吃饭、写日记、纳凉、聊天和吹口琴……
  那年年底,我去当了兵,从此再没回过村。可当年推碨的记忆仍牢牢地印在脑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