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年前,我已走上工作岗位5年,当了5年的教师,已是亲戚眼中飞出小山村的“金凤凰”,端上了所谓的“铁饭碗”。暑期如约而至,让我倍感兴奋,远嫁三百公里,终于有机会回家“充电”了,回家于我而言,就是让自己获得继续前行的力量。
那熟悉的绿皮火车载着我向家的方向驶去。当那熟悉的韩家河村映入眼帘,我的眼里已有点湿润,所谓的“近乡情更怯”也许就是这个感觉。夕阳让熟悉的车站镶了一层金边,不远处,父亲满眼期待地等着我。我知道,父亲早已到了,因为从我们家到这个小车站,骑摩托也要半个小时。母亲肯定早早催促父亲,让快点走,生怕路上耽搁,误了接站。当父亲接过我手中的大包小包时,也不忘嗔怪:“还拿这么多的东西,家里什么都有。”我笑笑说:“都是些特产,没什么值钱的,尝尝鲜。”夕阳把父亲的脸照得格外明晰,父亲的每条皱纹都在开心地泛着金光。
“前两天,咱们这儿下雨,这边是土路,摩托车过不来,车在坡下停着,咱们还要走一段土路。”父亲提着行李,我们聊着家常,慢慢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此刻,我特别满足。
不巧的是,前面有很大一个水坑挡住了我们的去路。父亲说:“你先在这里等一下。”只见父亲踩着水坑,把行李搁置在路边的干燥处,又返了回来,半蹲着说:“来,上来吧,我背你过去,看你还穿着凉鞋,不要把鞋和裙子弄脏了!”此时的父亲即将花甲,而他的女儿已是而立,初为人母。我说:“我都三十了,还背?再说凉鞋脏了好洗,用水一冲就干净了。”说什么我也不愿再次爬上父亲那已弯曲的背。
可父亲一直半蹲着,丝毫没有让步的意思。僵持了好一会儿,我还是妥协了。当我爬上父亲背的那一瞬间,我的眼睛已湿润。小时候,父亲的背给我安全,让我快乐,是我嬉戏的场所;而今,父亲那温暖的背让我感受到疼爱与呵护。趴在父亲的背上,我似乎从来没有这么近距离感受过父亲的心跳,铿锵而有力;父亲的喘息时紧时缓,大概是故意让女儿感受到他的力量;父亲头上的银发愈加亮眼,似乎在嘲笑我错过了什么;父亲额头上的汗珠在夕阳的照耀下舞动起来,饱满而透亮,比珍珠还耀眼;背着我的双腿虽有点颤抖,但依然坚定而有力
终于到了路旁的干燥处,我迫不及待地跳下了父亲的背。父亲嘴里还嘟囔着:“慢点儿,小心泥。”父亲指着远方的车站说:“现在还是挺方便的,说回来就回来了。”说着,父亲熟练地将行李绑在了摩托车上,说:“好了,上车!”
车子在路上奔驰,远方的山山水水远了又近,近了又远,父亲背部渗出的潮湿仍是温热,本就不强健的背部越发显得单薄。徐徐清风凌乱了父亲的丝丝白发,吹干了父亲额头上的粒粒汗珠。夕阳几近模糊,父亲载着我,我趴在父亲的背上,就这样一路追逐着夕阳,向那片金色飞驰而去。
而今,父母早已搬进了城里的新家,那亲切的绿皮火车已被动车与私家车代替。父亲也已古稀,多处脑梗的他腿脚十分不灵便,必须由拐杖撑起他那不再挺拔的背。每次回家,看到父亲摇摇晃晃的身体,总有些心疼。而他总对我说自己的身体又好了很多。谈笑间,眼前总是浮现出那破旧的车站、趴在父亲背上的我,还有那夕阳西下,朝着家的方向奔驰的摩托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