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5岁的父亲,是一名普普通通的煤矿退休工人。他对党、对社会的感恩时常让我感动。
在到矿务局工作之前,年轻的父亲是村里的大队长。那是一个政治挂帅的时代,年轻气盛的父亲积极参加各种建设,他铺过路、搭过桥,什么活儿辛苦干什么活儿。据说有次他为了搭桥,三天三夜都没休息过。如今,当他讲起这些陈年往事,我还有些不信:就是一块钢铁也要打个盹啊!直到今年年初,我去给一位从小和父亲一起长大的老乡拜年,他无意中向我提起:“你父亲身体还好吗?当年他可是十里八村的一把好手,简直不知道累似的。唉,他这个人啊,就是偏执,什么事都想当先进!”他停了停,又说,“也难怪,新中国成立前,他父母的好几个兄弟姐妹都给活活饿死了。他父母也死得早,剩下他孤苦伶仃一个人,是村支书和乡亲们轮番把他拉扯大的。他这人啊,就是想报恩啊!他对乡亲们充满了感恩!”
这时,我才想起自己有一次发牢骚说教师工资低人又辛苦。他听后,偏执地骂我:“我们当年不要钱照样干活,教师行业虽然辛苦,可却很有意义。国家要发展,教育要先行,年纪轻轻就拈轻怕重,还是个共产党员呢,像什么话!”然后就是一套套的政治理论,什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什么国家现在发展很快工资上涨也很快,什么不知道感恩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弄得我赶紧走开。
现在想来,一向偏执的父亲确实是有资本来训斥我的浅薄和无知的。
父亲的行为曾经真的让我无法理解。记得读初中的时候,我最爱花钱买点小玩具,常常被父亲责骂。可是他每次探亲回家,却拿自己微薄的工资去接济村里那些还不算富裕的人家。为此,我很是想不通。那时还健在的母亲却很理解他:“你爸爸是孤儿,当年村里的老支书为了他能好好活下去,把他领进了家门。老支书家里也苦啊,五个孩子,还有两个老人。如果没有乡亲们的帮助,哪会有他的今天?人不能忘本,更不能忘恩啊!”
因了我的不理解,父亲曾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孩子,你也大了,人活着不能光为了自己。如果没有共产党,没有乡亲们,我早就饿死了,又哪会有我们今天的好日子?人不能忘本,要真情永存。我希望你好好学习,将来报效党、报效乡亲们。”
可当时的我还是一意孤行,心里依然对父亲充满了怨恨。
直到高中毕业那年回老家,当我看到乡亲们对父母的热情劲,我才渐渐理解了父亲。
如今,我参加工作已经15个年头了。这些年,我在教育教学岗位上任劳任怨,不图名也不图利,和同事与学生关系也很好。这得益于父亲每次回家后的叮嘱:“人不要为虚名活着,要扎扎实实做事,不要目中无人。同事之间要互相体谅、互相帮助,不要背后议论别人;对待学生要热情热心、平等相待,不要漠不关心。只有让学生和家长感激你的教育才是真正成功的教育。”
“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母亲只生了我的身,党的光辉照我心……”小时候,经常听母亲唱这首《唱支山歌给党听》。那时,她告诉我,这是父亲最喜欢听的一首歌曲。现在想来,父亲是一个不会表达的人,他把对家人的爱都深深藏在心底,这正如他为人的朴实与厚道。也许,他把自己内心深处对党的感恩就寄托在这首母亲常唱的歌曲中了吧!
现在,我常常为自己能有这样一个平凡的父亲而骄傲。我想,他给我传递的对党、对社会的感恩思想,将会是我一辈子最大也是最值得珍惜的财富。
别看我心思缜密情感细腻,在老人面前似乎做得不错,其实不然。也许是人到中年,烦心事多了,我的脾气变得越来越不好。哪怕春节期间与父亲的短暂相处,我也时常与他顶嘴,弄得他不愉快。父亲年纪大了,时常忘记自己不久前做过的事。有一次,他把我晾晒的袜子收了,收到了哪里,他却忘记了。我找不到,心里就烦。尽管控制着自己的脾气,但父亲还是看出了我的责怪和不满,只得四处一遍又一遍地翻找着那双袜子。最后,还是小妹从一个木箱子里找了出来。
尽管我时时告诫自己,好好对父亲说话。然而,每当我看到父亲喝酒的时候,脸上又难免表现出不屑和厌烦。这时,父亲也会借着酒兴,表现得不再那么慈爱、“乖巧”和“温柔”。在理的时候,就拿出长辈的姿态来训斥我;理亏的时候,就倚老卖老地调侃和耍赖。
烟酒折磨了父亲一辈子,父亲也对这两样深为依赖,并以受之摆布为快。从父亲这个鲜活的反面教材里,我学会了拒绝烟酒。对父亲的一切行为,我明白,这是一位孤独老人的精神需要。就像一个孩子,难得有那么几天能向爱他的人撒娇。父亲的烟酒陋习不影响我对他至深的爱。很愧疚,我对他所做极为有限,他或许没有指望我什么,只是内心深处祝愿着我和我的家人能够平安健康、幸福快乐。
我期待着有一天,我不再漂泊江湖,能够回到生我养我的地方,重新以故土为家,归于老父膝下,侍奉早晚,弥补他现在的空虚、无聊、孤独和寂寞,做一个幸福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