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23年06月20日
乳糖不耐受怎么办?
通讯员陈琪璐 记者宋伟刘晶
  牛奶的营养价值很高,很多人习惯每天喝一杯牛奶来补充营养。然而有些人一喝牛奶却会拉肚子,还有许多人小时候喝牛奶没问题,但随着年龄增长,一喝牛奶也会出现腹痛、腹胀和腹泻的现象。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这些症状?答案是乳糖不耐受。
  那么,什么是乳糖不耐受,如果确认该怎么办?为此,我们采访了北医三院延安分院(延安市中医医院)脾胃病科主任、副主任医师郭锐。
  什么是乳糖不耐受?
  郭锐说,乳糖不耐受是指摄入牛奶或母乳后,由于肠道中缺乏分解乳糖的酶,乳糖在肠道中不能被消化吸收而导致的一系列腹泻、腹胀等症状。我们经常会看到婴幼儿因乳糖不耐受而导致拉肚子,其实和婴幼儿相比,乳糖不耐受的症状更容易发生在成年人身上。
  乳糖被人体消化吸收需要一种重要的物质乳糖酶,当人体的乳糖酶含量较低时,摄入动物奶及其制品时容易引起身体不适,所以乳糖不耐受的出现,是因为乳糖酶的缺乏。
  形成乳糖酶含量低的情况有哪些?
  郭锐说,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先天性乳糖酶缺乏。因为乳糖酶先天就比较缺乏,或者活性不足,导致婴幼儿可能乳糖不耐受。主要和种族、遗传等因素相关,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二、继发性乳糖酶缺乏。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小肠上皮损伤后,属于暂时性的乳糖酶活性低下。一些新生儿的肠黏膜发育不成熟,也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三、成人型乳糖酶缺乏。婴幼儿时期乳糖耐受度还不错,成年以后出现乳糖不耐受。这可能是因为成长到一定阶段后,体内的乳糖酶活性逐渐下降。
  乳糖不耐受的表现?
  腹泻、黏液血便。未被吸收的乳糖分子会通过渗透作用吸引液体进入肠道,导致肠内容物的体积和流动性增加,肠腔渗透负荷增加可引发腹泻或稀便,严重者甚至出现黏液血便;腹胀、屁多、粪便酸臭、便秘。未被吸收的乳糖分子进入结肠,发酵产生乳酸、乙酸、氢气,可导致排气增多、腹胀、腹痛、泡沫便。同时分解产生的乳酸、短链脂肪酸使得肠内pH值发生变化,排粪便酸臭;
  乳糖不耐受一定不能喝奶制品吗?
  郭锐说,乳糖不耐受的人并非摄入少量乳糖即引起不适,更不是完全不能饮奶。实际上,要饮奶超过一定剂量后才会出现乳糖不耐受,且不耐受者也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常见的解决方法是服用乳糖酶相关补充剂、避免空腹饮奶、少量多次饮奶、摄入近似的替代品或不含乳糖配方的奶制品。
  郭锐说,如果实在有想要喝奶制品的群众,请记住这几招,让你轻松地喝奶制品。
  可以少量多次地喝牛奶,将一天的量分开几次喝,让肠道慢慢适应,适应之后再增加牛奶的量;选择酸奶、奶酪等发酵后的奶制品。乳糖不耐受的人可以选择酸奶、奶酪这一类制品,还能顺带帮助提高钙等矿物质吸收;喝奶时不可空腹,空腹喝奶很容易导致腹泻,应该先吃一些食物之后再喝奶。在喝奶时,可以搭配一些固体的食物如谷物,这样也能更好地喝奶;可以选择在喝奶时加入酸性乳糖酶,外源性添加乳糖酶,能够帮助身体分解乳糖。
  乳糖不耐受的治疗
  郭锐说,乳糖不耐受的治疗目标是消除症状,同时避免营养缺乏。
  急性期治疗:在急性腹泻期要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以减少乳糖摄入即可,无需完全避免摄入膳食乳糖,还可以依据临床症状轻重采用低乳糖或无乳糖配方奶,能确保蛋白质的足量供应和良好利用,含有人体正常所需的全部矿物质和维生素。若未断奶婴幼儿腹泻无缓解,可采用无乳糖奶粉喂养缓解腹泻症状,促进肠道功能恢复。
  药物治疗:补充益生菌,益生菌制剂中多种益生菌与乳糖酶及乳糖有关系。乳酸菌可产生乳糖酶,同时可延缓胃排空速度,减慢肠转运时间。乳糖不耐受最重要的病理改变是乳糖酶缺乏或活性低下,从理论上而言,补充乳糖酶是最佳选择。乳糖酶的作用效果与乳糖的量、乳糖酶量及酶在胃肠道维持的活性有关,口服乳糖酶其部分活性会被胃酸破坏,但大多能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