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3年06月21日
延安高新区用科技创新为产业赋能——
对接企业需求促进两端融合
  本报讯(记者 谷嫦瑜)6月20日,记者从“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三个年’活动奋力谱写延安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延安高新区专场获悉,延安高新区依托秦创原(延安)创新促进中心,以开展“三个年”活动为契机,持续深化“三项改革”,以创建国家高新区为目标,聚力抓项目、抓服务、抓效能,在创新生态优化、科技企业引培、科创项目落地等方面集中发力,让科技创新为产业赋能。
  高新区科技创新局副局长王静介绍,按照省、市关于秦创原建设的决策部署,延安高新区积极完善组织架构和工作机制。坚持“四主”原则,深化“两链”融合,以“三器”建设为总目标,构建“1+3+N”组织架构〔“1”是秦创原(延安)创新促进中心;“3”是省秦创原总窗口总平台,全国各高校科研机构,各院士、博士等专家科研团队;“N”是延安13个县(市、区),延安大学、延安职业技术学院两家高校,在延央企、省企,市域内民企,有技术需求的经营个体等〕。通过“1+3+N”组织架构疏通上下贯通、横向联通的科技创新网络,精准对接高校、科研院所的创新成果和企业的创新需求,实现转化落地,做到研发为企业服务,为生产生活服务。
  王静介绍,高新区通过健全“创新服务、政策支撑、人才引培、企业培育、成果转化、招商运营”六大体系,确立了“四个精准”的服务理念和工作要求,即“精准梳理创新成果、精准对接企业需求、精准促进两端融合、精准提供服务保障”,不断汇聚创新资源,加速推进创新赋能,全面塑造发展新动能。健全了“创新需求深度挖掘、创新成果梳理精选,创新资源精准匹配和创新企业梯度培育”四个工作路径。依托博士服务团深入企业开展科技服务和技术调研对接服务,建立需求库。完善了政策法规、人才引培、“三项改革”、成果路演、科技金融、营商环境、创新平台和空间载体搭建等基础配套保障要素建设。2023年1-5月,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34家,招引落地高新技术企业5家,技术合同登记交易额5426万元,成果转化注册落地企业27家。征集各领域需求254项,解决需求102项。培育省级“科学家+工程师”队伍6支,“新双创”队伍58支,“科技经纪人”11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