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23年06月21日
安塞招安镇推行基层网格化管理——
村子实现自治村貌焕然一新
记者樊小帅
    ●俯瞰枣湾村
  “以前是有事儿找支部,现在是支部上门服务,老百姓的日子是越过越舒坦。”安塞区招安镇枣湾村村民高佃伟说。
  枣湾村总土地面积16.4平方公里,下辖6个村民小组,共330户1080人,有党员49名。去年以来,村上按照区委“134”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建起了村级综治中心,成立了综治工作领导小组,取得了“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的基层“微治理”新成效,为全区基层治理提供了“枣湾经验”。
  “德治”创新建立“党建+网格”模式
  “从没想到村上会给我们这些考上大学的学生发助学金。”收到2000元助学金的学生高玉胜说。
  2022年8月6日,枣湾村党支部通过村网格员了解到村子里有6户家庭的子女子考上了大学。一时间,如何培养孩子上大学成为了村里的热门话题。
  “常年来,村民对教育事业不够重视,总抱着‘儿孙自有儿孙福’的旧观念,严重影响了孩子的长远发展。”枣湾村党支部书记高玉红介绍道。
  为了扭转这一落后思想,枣湾村党支部通过社会筹资到9500元助学金,并在去年8月底发放给这6名学生,村民的观念也发生了扭转。
  “还是念书好,娃娃们上着学就可以挣到钱,以后要鼓励孩子们好好念书。”高玉胜的爷爷高佃伟说。
  2022年以来,枣湾村以村党支部书记为一级网格员,支委委员为二级网格员,村民小组长、党员等为三级网格员,实行分级包抓、划片管理。村上积极开展道德评议、乡风传承活动,发动农村党员、两代表一委员、乡村振兴包联单位与群众结“对子”,滋润了民心;组织网格员开展“服务送上门、入户解难题”活动,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法治”宣传助力平安建设
  58岁的枣湾村村民高大平在村上经营着一家小卖铺和小吃店,闲暇时,自己就用手机上网打发时间,经常会在不经意时点开广告弹窗并导致个人信息泄漏。五花八门的诈骗电话疯狂“轰炸”,缺乏甄别能力的高大平时常会被骗子“牵着鼻子走。”
  “网格员给我们经常宣传防电信诈骗知识,而且我一旦有侥幸心理的时候也会联系网格员,听听他们的说法。多亏了网格员给我们的帮助,不然我要被骗走不少钱。”高大平说。
  “‘问题无大小,件件系民心。’因此,小问题我们就让各级网格员处理,邻里之间的矛盾就在党支部的调解室来协调解决。如今,原先的大问题变成了小问题,小问题变成了没问题。”高玉红说。
  农村是普法宣传教育的重要阵地,但农民的法治意识仍然比较薄弱,法治观念水平也有待提升。2021年以来,枣湾村党支部组织村“两委”班子成员、农村党员、网格员和乡村能人,通过定期巡逻、入户走访、微信联系、人民调解等方式,广泛宣传法律法规和防电信诈骗相关知识,增强了群众的法治观念,解决了群众之间的矛盾纠纷。
  “自治”稳步推行“三色”管理制度
  2022年,枣湾村党支部将全村330户按照家庭实际情况分为放心户、关心户和连心户,放心户指人均纯收入高于全村人均纯收入,家庭情况较好的户,标注为绿色;关心户指人均纯收入低于全村人均纯收入,家庭情况相对稳定的户,标注为黄色;连心户指有生活困难、重大疾病或社区矫正人员的户,标注为红色。村网格员根据不同色类,分别按照1个季度、1个月、1个周定期上门走访排查。
  “要不是网格员的及时出现,我的脑梗可能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61岁的枣湾村村民高士元说。
  1月26日,“放心户”高士元在家休息时忽感头晕,随后便失去意识倒在了地上。邻居高士雄既是村党支部的会计,又是分管“放心户”的网格员。听到响动后赶紧跑到高士元家中查看,并迅速组织村民、联系救护车,让高士元没有错过治疗的最佳时间。
  “通过这几个月的锻炼,我的身体恢复得很好,正常的行动都没问题,网格员真是给咱村民帮了大忙。”高士元笑着说。
  通过“三色”分类管理,动态识别,枣湾村的网格化管理实现了整村覆盖、服务管理无缝隙,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攀升。
  “我们创新实行了‘一二三’的枣湾村综合治理工作方式,即围绕群众安定团结,乡村和谐稳定一个中心任务。突出将服务贯穿网格事项办理全过程,将制度贯穿管人管事各方面两个总体要求。通过党建引领、‘三治融合’,枣湾村村民自治能力大幅提升,道德风尚充分发扬,法治意识显著增强,村子风貌焕然一新,让‘小网格’真正筑牢基层治理‘大格局’。”招安镇党委书记高海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