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3年06月25日
生命的远征与精神的探寻
——读房子的《独居辉河畔》
  田雨生
  《独居辉河畔》是作家房子独居草原两年多的生活实录,集33篇散文成书出版,仿佛沐浴着春风破土而出的一片新绿。作者那强大的独立精神深深打动了我。
  房子本名房海峰,延川县乾坤湾镇房家坬人,酷爱文学创作和摄影艺术,有着一颗不羁的心灵,系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曾出版摄影集《最后的黄土高原》。
  有一天,房子想到了遥远的呼伦贝尔草原,记起了草原深处坡尔德村牧民朋友巴根那和奥拉一家。那一刻起,他突发奇想,想要在辉河边“苦行僧”般独居一段时间,远离城市,让时间慢下来,让自己静下来,看一些书,进行一些思考,探寻一种精神的自由,过一种自己想要的生活。
  于是,房子选择了诗和远方。在距离延安两千多公里的呼伦贝尔草原深处,在鄂温克族自治旗辉苏木乡的坡尔德村,在辉河边的方圆6000亩的草原上,他建起一个24平方米的红房子。彼时,他一边读书,一边写作,偶尔也拍摄,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他看大雁秋去春来,看太阳东升西落;他听辉河的流水声,听树林里鸟儿们的欢叫声;他打发着简单而寂静、安然而自得的日子。
  独居草原,面对生活中的问题,在房子看来一概不是问题。《独居辉河畔》一书,为我们打开草原异域风情的同时,也为我们展现出他是如何在草原上独居、如何与草原和谐相处的。他在《水井》中写道:“面对一片寂静的大地,我仿佛看到了自己和那些野草共有的卑微。但是,却都在自然的恩宠下,努力地生长,抽出稚嫩的芽尖。”“事实上,只有让自己成长为一种风景,环境才会因你而变得诗情画意。”
  心理学家达克沃斯研究发现,决定一个人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不是智商、不是情商、不是人脉、不是天赋,而是一个人坚韧不拔的能力。”作家房子拥有一颗能融化孤独和寂寞的强大的心,他的作品具有能打动读者的精神力量。他在《独居草原第二年》中写道:“我从两年独居生活的经验中发现,人其实不难满足。”“我的小屋只有20多平方米,但完全能应付生活的各种需要。有时心血来潮,想让生活有点仪式感,也是很容易做到的。”
  对于房子来说,从建房到打井,从搭篱笆到劈柴,从学骑马到打草,从采蘑菇到漂流,从做饭吃饭到抽烟发呆,还有散步等等的生活琐碎,恰是每天的生活内容。在草原生活两年的时间里,作家房子一边体验牧民的生活,一边享受独居生活中的浪漫和安逸。他说:“在草原上,我学会在一朵小花里,分享它们盛开的喜悦。”“能让心灵腾空俗世所有的灰尘。”他还说:“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出行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抵达,而是为了经历这个过程中种种未曾预料的相遇。”“我们只有和自然万物和睦相处、谦逊相待,我们才会在自然法则里受到青睐,并深受恩惠。”
  终于,草原的风和辉河的水打开了这位中年男人沉重的心结。作家房子从城市的诸多烦心事中走出来了,走进被房子视为未被文明占据、较为原始的辉河畔草原之中,风声水声如天籁之声,鸟语花香似世外桃源,他走进“一片自己的天地”。
  在《独居辉河畔》一书中,作家房子用宗教的视野审视自己和身边的万物,以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所期盼所表达祈求实现人类与自然、人类与生态的和谐关系。他在《秩序》中这样写道:“高处的天空,是那种宝石般的蓝。无数云朵散布在这深蓝中。这些云朵少有浓黑状,一朵一朵,像无数漂在水上的洁白的荷花。这让人的目光不由得就陷入其中久久不愿离开。就像孩子游走在童话世界里不愿离开。那样的美,能让心灵腾空俗世所有的红尘,变得越来越空,越来越干净。”这段文字展现出在人与自然的生态视域下,作家对自然文学的深刻理解、对草原的敬畏、对生命的虔诚以及对人与万物共生共荣的包容性,证明人在未被现代文明光顾的净土中,依然具有强大的自我救赎的智慧和能力。
  可以说,《独居辉河畔》是作家房子文学创作的一块里程碑,他偏爱于自然文学的创作,正在形成他自己的文学自觉。在他的作品中,无论是写景还是写人,都会自然融入他对自然界的思考和感悟,以及人的生存哲理。陕北籍作家李亮称:“房子的行为直接再次引起了人们对生命意义的终极追问。”这也许正是作家房子创作的动因和目的。用房子自己的话说,就是:“我想通过生命中一些真切的经验,来书写我想要书写的生活。”
  作家房子在草原居住两年多的时间里,实现了他心灵深处的回归,用一种简朴的方式去生活。他在《独居一年》中写道:“我选择暂时独居草原,只是想在一段经历中,寻找我一直渴望与自然世界相处的感受,这是我在城市生活中无法经历和体验的。我从未把自己的这种生活升华为隐遁或修行,我只是让自己从喧嚣的环境中走出来,走向偏僻和安宁的地方,以期在这里找到灵魂中那个期望安静的自己。”他说:“我不能怂恿所有人都过我这样简单的生活,但我希望自己的提醒会给一些人带来启发。”
  房子不愧是一位诗人。《独居辉河畔》的文字简洁朴实,很多篇幅断行成诗。如《访客》中:“仿佛每一个细微的举动都值得记忆/每一个恬淡的微笑都能暖透人世的悲凉。”如《琐碎的事情》中:“伴随着日出/各种鸟鸣声最先打破草原的寂静/或者呈现出这一天最富生机的景象/让早起勤快的牧民/充满野玫瑰般的热情和九月菊般的悠然。”再如《中秋》中:“没有一种生命生来是多余的/也没有一种生命生来是卑微的/他们都有各自的使命和意义所在/都有被阳光照耀的惬意/都可以享受清风的抚慰/感受空气和雨露滋润的甜蜜。”像这样优美的文字,这样闪光的体悟,在其作品里比比皆是,篇篇精彩,处处散发着智慧的亮点。
  房子是成功者。路遥先生在《早晨从中午开始》中写道:“只有初恋般的热情和宗教般的意志,人才有可能成就某种事业”。从辉河畔回归延河畔的房子及其这本厚重的散文集《独居辉河畔》恰好印证了这句话。
  纵观全书,《独居辉河畔》是一本纪录生活和思想的散文集,文字细腻而温和,富有诗意,蕴含哲理,展示出迷人的自然与心灵的风景。对于一大批作家和摄影家以及其他创业者,值得慢慢去品读、去感悟、去思考,从中获取借鉴价值和人生启发。
  房子独居草原两年多,并不是一次孤独的朝圣。愿他归来之后,继续开启他人生的远征与探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