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姜顺
第一次站在巍巍宝塔山下,看着滚滚延河水,来自西安外国语大学的哈萨克族大学生努尔扎提·居马哈孜激动不已:“不到延安,你就不会明白先烈为什么愿意为革命献身;不到延安,你就不会明白为什么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在这里,你能找到中华民族必将复兴的‘密码’。”
6月25日至29日,带着思考和对延安精神的追寻之心,在陕西多所高校就读的100名少数民族大学生,赴我市开展以“激扬青春,筑梦延安”为主题的教育实践活动。努尔扎提·居马哈孜就是其中一员。
抗战时期,在党的抗日救亡政策感召下,全国各地4万余名知识青年从四面八方奔赴延安参加革命。党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创办“窑洞大学”,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培养了大批青年人才。如今,少数民族的莘莘学子从秦岭脚下来到宝塔山旁,从渭水河畔来到延河岸边,追寻先辈足迹,重温延安精神。
背着书包,提着马扎,少数民族的大学生走进延安革命纪念馆和枣园、杨家岭、南泥湾等革命旧址,聆听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的革命故事,近距离了解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是在什么样的条件和环境下,最终取得革命胜利的光辉历史,找寻“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答案。
在延安革命纪念馆,一件件珍贵文物,一张张泛黄旧照,一段段光辉往事,生动地展现了延安时期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学生们不时驻足端详,陷入沉思。
“这是一次‘朝圣之旅’。通过对党中央在延安艰苦卓绝的革命历程的学习,我对延安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藏族学生次仁达嘎说道。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咱们中央红军到陕北……”在《陕北红歌经典中的党史》课上,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特聘教授文世龙用高亢粗犷的民俗唱腔,激起了所有学生对陕北民歌的热情。大家在党史故事和经典歌曲的交融中,感受陕北民歌所蕴含的时代价值和精神力量。
“陕北民歌承载着共产党人带领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的必胜信念,也承载着旧社会的劳苦大众对于美好生活的期盼。我要把民歌唱回校园,唱回我的家乡。”西安外国语大学的壮族学生梁媛说。
五天四夜的行程紧凑而充实,五天四夜的学习深刻而厚重。“在这片红色热土之上,我要实地学习延安精神,感悟精神伟力,汲取奋进力量。未来,我会将此次活动中的所思所学融入到学习生活中,在新征程上留下无悔的青春印记。”西北政法大学蒙古族学生席瑀说。
“活动结束了,但弘扬延安精神,践行延安精神的历史使命却远未结束。我会和各族学子们一起,持续不断地学习领会延安精神,继承革命传统,发扬优良作风,为实现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目标任务而团结奋斗。”西安理工大学党委学工部少数民族辅导员杨富成坚定地说。
一次延安行,一生延安情。6月29日当天,恰逢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古尔邦节,学子们在庆祝节日的氛围中带着不舍和眷恋踏上了回校之旅。未来,更多大学生将在延安精神的感召下来此追寻红色根脉,点亮信仰灯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