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小讲解员张妍,我在延安革命纪念馆为你讲述一个小座钟的故事。
这个小座钟是刘少奇同志在延安时期使用过的,木质的底座给人一种沉稳的感觉,底座上方,座钟两边的旋钮可以调整座钟的角度,能准确地看到具体的时间。
1942年年底,刘少奇从华中苏北抗日根据地返回延安,当时,延安经过大生产运动,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加上外来人员的增多,可以随时掌握时间的手表、闹钟、座钟等物件已经不是稀罕物和奢侈品了。当然,刘少奇的这个小座钟可不是用来装饰和点缀房间的,而是为了准确地掌握时间,不至于因忙碌而耽误了其他事情。
1936年春,刘少奇从陕北奔赴华北,先后任中共中央代表、北方局书记,坚定地执行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他坚持中共中央制定的深入敌后、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的方针,领导了开创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工作。1939年至1941年撰写了《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丰富了党的建设理论,这篇文章受到毛主席的多次好评,后来成为延安整风运动的必读篇目。
回到延安的刘少奇担任了党内许多领导职务,他的工作更加忙碌了,除了处理日常事务之外,还受邀到各单位去演讲,晚上还要准备第二天开会的材料,撰写文章,有时候忙到次日凌晨才熄灯休息。党的七大召开前,为了方便工作,他从杨家岭搬到枣园,住在离毛主席不远的三孔窑洞中,党的七大制定的党章草案就是刘少奇同志起草的。
忙碌的工作使刘少奇同志经常忘记吃饭、休息,甚至忘记了什么时间去给什么单位去讲课、开会。由于不能够掌握具体时间,身边的工作人员不得不经常提醒刘少奇同志下一步的时间安排。为了更好地掌握时间,刘少奇便把这个小座钟放在桌子上,以便按时参加各类活动,做到忙中有序,忙而不乱。
后来,这个小座钟被耿桂珍妥善保管,1964年9月,耿桂珍将这个小座钟捐赠给延安革命纪念馆珍藏和展出,让后来人通过这个小座钟,感悟刘少奇同志为党为国毕生奉献的精神。(宝塔区北关小学教育集团王家坪校区三年级一班张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