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菁则 通讯员 叶忠勇
连日来,在富县张家湾镇川庄村的智慧稻田旁,坐在旁边凉亭里的稻农老张正通过手机App操作无人插秧机进行插秧。
“无人驾驶插秧机种植方式不仅省时省力,而且栽植的秧苗深度、间隔都更科学,对保证水稻品质、后期秧苗维护、熟稻收割都有益处。”老张高兴地说,无人插秧机能够智能行驶、掉头转弯、精准对行、自动回正,操作简单方便,作业精准高效。
除无人插秧机外,稻田智慧灌溉系统包括:遥感监测无人机负责病虫害监测,苗情、虫情、地情等尽在监测之中;打药无人机负责打药施肥,在精准施肥的同时减少药肥污染和浪费;自动灌溉设备负责灌溉,结合作物生长规律进行精细化灌溉,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监测系统负责提供空气、土壤、天气等16要素监测,为农事活动提供精准数据,预警自然灾害,提高资源利用率。
“稻田智慧灌溉系统,有效提高稻田成活率,降低生产成本,具有省工、省时等优点,老百姓只需坐在家里通过手机就可以看到田里相关情况。”富县张家湾镇川庄水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庆军说。
同样,在富县张村驿镇的驿镇园蔬菜产业园区的物联网大棚内,记者看到了人工智能物联网平台对蔬菜生产大棚进行环境监测、环境报警,对作物进行长势监测和生产指导。
走进大棚里,一垄垄蔬菜长势喜人,喷淋设备不时喷出水雾,显得更加青翠欲滴。“自从用上智能系统后,我们可以随时打开摄像头,观测所种植的作物生长状况。大棚的智能物联网设备远程控制系统,不仅实时监控数据,也可以实现放风、自动补光、自动水肥等功能,帮助改善大棚的环境。”富县张村驿镇智慧大棚管理人员李永录说。
多元共建,智慧赋能,科技入地。如今,在富县,智慧大棚、智慧果园、智慧仓储等已经依托农业智能化系统、“数字三农”平台和“智慧云仓”系统,悄然进入田间地头,实现农业生产环境的智能感知、智能预警、智能决策、智能分析,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化种植、可视化管理、智能化的“行动指南”。
“目前,我们在张家湾镇川庄村建立了水稻智慧物联网试点,张村驿驿镇园蔬菜产业园区建立了智慧蔬菜大棚,在钳二社区的小渭村、直罗镇小河子村和茶坊街道榆林桥村建立了智慧物联网监测点。”富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站长鲁义锋说,通过这些点的落实,建立了科技引领示范试点,改变了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打破现代农业发展的瓶颈,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增加了农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