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下乡前,一则生活在喧嚣的大城市里,高楼耸立,灯火辉煌,从来没有仔细端详过月亮的全貌;一则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既不懂得生活的艰辛,更不晓得岁月的煎熬。但插队后,有一件事却让我对月亮的认知彻底翻盘。
上中学后,求知欲极强。一次,我向当了一辈子国文教员的家父打听“山中才数日,世上已千年”的缘由。老爷子给我讲了晋代虞喜的《志林》中记载的一段故事:浙江衢州人王质,伐樵遇仙,观棋听歌,一局未终,而斧柯尽烂。寥寥数语,不仅把人物、事物、前因后果交代得清清楚楚,而且简练的文字中含藏着丰富的寓意,让人回味无穷。
但万万没有料到,插队后,村里一位老者告诉我,这个故事就发生在咱们村前的烂柯山。听到此话,我万分惊讶。眼前这座光秃秃的荒山,竟然就是历史上号称“围棋故乡”的神仙山!这真是神差鬼使,误入佳境。
至于说烂柯山为什么不在衢州而在洛川、故事中的主人公并非王质,而叫王樵,当地贫下中农并没有深入的考究,只是小心翼翼地提醒我们,烂柯山紧邻敌情复杂的黄龙县,深夜常有敌特分子到这里打信号弹。一听此话,我那到农村后已经有所松弛的阶级斗争的这根弦瞬时又紧绷起来。再加上公社武装部的干部经常背着长枪,在山前山后晃来晃去,使我的警惕性顿时倍増。况且刚到农村,谁不想有个杀敌立功的机会,以显示我等知青并非等闲之辈。于是夜蹲荒野、日察敌情、活捉特务的构思,便成了我等非分之想。
烂柯山海拔近两千米,山岭起伏,地广人稀,每每夜幕降临,除了狗吠狼嚎之外,万籁无声。夜色中飞驰而过的流星、闪烁不止的萤火虫构成了绚丽多彩的夜空。只可惜一白天的吃苦受累,一撂饭碗便睡眼朦胧,我等实在没有坚守旷野、欣赏这高原夜景的雅兴。因此,不要说没有发现信号弹的踪影,还真是错失了不少对皓月当空的观赏机会。
而我真正的“抬头见明月”,恰恰是发生在八月十五的烂柯山上。
1969年中秋节的前一天,接到生产队长的指示,让我赶着毛驴车去县城拉一趟柴油。听到此事,我甭提多高兴了。插队快一年了,天天抡头刨黄土,几乎没出过村子,这下可以好好逛一逛了。从我们贝郊村到洛川县城的直线距离并没多远,要是净身翻沟走,估计一天就可以跑个来回;可要是赶毛驴车走塬,单程需走一天。队长给的时间是往返两天必回,因为租用的拖拉机不能耽误,否则就要多交钱。
时间紧迫,天明便赶早上路了。去时简单,一路无话。到县城装好油,人困驴乏,寻个车马店就早早入睡了。
次日清晨,为和知青一起过插队后的第一个中秋,我急着要赶回村里。给毛驴添足草料后,叼上个糜子馍,就速速赶车上路了。从县城返回村里,要途经城关、老庙、槐柏、武石四个公社,还要经过谷嘴沟和烂柯山。
谷嘴沟和烂柯山,这一沟一山是两关。前者虽有公路,但九道十八弯,人走都会累,更何况还拉着一辆满载柴油的驴车。烂柯山并不高,只是一路慢上,只要别撂在半坡上就行了。由于准备充分,前半程还算顺利。可翻越谷嘴沟时,就觉得好上难下了。我驾辕,驴跟在后边。可即便是把车把扛到肩膀上,也稳不住辕。高高翘起的车尾将公路划出一道道痕迹、扬起一阵阵尘土,颇像海面上一艘风驰电掣的快艇。我和驴儿连蹿带蹦,直奔沟底。上坡时,换成驴驾辕,我拉套。脱掉棉衣,甩开膀子,低头弯腰只管拽,一鼓作气也把这辆车弄上了塬。
后半程可就不顺了。车过贺卓村,便进入槐柏公社境内,人也熟了,路也平了,可那头毛驴却死活不听话了,一路走,一路嚎。当把那带来的草料吃完后,干脆不走了。我掏出兜里仅剩的几个糜子馍,时不时地喂上它几口,连哄带骗总算走到槐柏街。此时天色渐黑,路边食堂飘出的油泼辣子的香味加速着我胃肠的蠕动。弹尽粮绝,人困驴乏,在这里入住一夜的想法油然而生。毛驴也似乎知道我的心意,还没吆喝,驴车就跌跌撞撞闯进了一家车马店。店里的伙计高兴得不得了,纳闷大过节的不知道哪来了个呆头闷脑的二货,他一把接过了驴的缰绳往里迎。就在此时,几个雨点子砸在我脑门子上,临行前队长说的回来晚了、农技站就要罚钱的话语,和队里几个知青让我一定赶回来一起过十五的嘱托,陡然响在耳边。我急忙扭头转身,拉着驴向店外走去。
天越来越黑,雨点开始密集。度古、三合,走到哪个村的知青点便寻口水喝、要个馍吃,然后马不停蹄地继续赶路。车过武石村后,雨下大了,路更难走了,毛驴干脆死活不拉了。我只好重新驾起辕,将驴拴在车尾继续前进。
剩下这段路将是此行中最为艰难的路程,天黑、雨大、坡陡、路滑,两条生命在沿途几乎没有村落和人烟的困境中挣扎。行至北粮坑,漆黑雨夜中的一声狼嚎,吓得毛驴战战兢兢,也不走了。刹那间,我陷入了“月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的凶险境界。我进退维谷:不走,无路可退;前行,困难重重。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决定停下车来,卸下油桶推着前行。装满柴油的铁桶足有二三百斤重,当时也不知哪里来的那么大劲,硬是将它从车上卸了下来。由于是上坡,说是推,实际上是滚。双手推,两腿蹬,一圈一圈往上拥。实在累了,身子一转,用脊背紧紧顶住那随时有可能滚下来的铁桶。可问题是雨越下越大,随着油桶在坡道上的滚动,粘在上面的泥巴也越来越多,桶也是越滚越重。这可真是雪上加霜。无奈,推上几步就要用手抠掉桶上的泥。推桶、顶桶、抠泥,循环往复,重复进行。整个场景颇像一幕滑稽剧:滚时,大有蚂蚁推西瓜的架势;顶时,演示着“给我一个支点,可以翘起地球”的哲理。过去眼中的中秋,千里婵娟,万家灯火,阖家团圆;可眼下的处境,风雨交加,漆黑一团,孤立无援。此时此景,恐怕是我人生中的至暗时刻,真可谓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答。恐惧和绝望中,荒野中的阵阵狼嚎提醒着我,优胜劣汰,不战则亡。我竭尽全力将油桶一步一步地继续推向前方……
菩萨有灵,关注众生。不知何时,风停了,雨住了,天晴了,狼跑了,油桶终于滚到了道路的制高点。毛驴温顺地被我牵到车前,我泥猴般地依偎在驴车旁做深呼吸。只有搭在车上的棉袄还在不停地滴着水珠——不知是雨水,还是汗水。
此时,一轮明月当空升起,将全部光芒毫不吝惜地抛洒在烂柯山畔。一幅真正的黄土高原月光图展现在我面前:旱塬无垠,群峰盘回。月色婆娑,景色幽邃。烂柯山主峰宛若一座巨大的石桥挺立在银灰色的月光中,鬼斧神工蔚为奇观。一泻千里的月光也泼洒在我身上,破衣泥猴,靓丽鲜活,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此情此景,曾经装在我脑袋里的诸如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苏轼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等千古绝唱的诗句,荡然不知所去。甚至“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的美妙图景也突如消失。几句拙诗却未多思索便跃然心头:夜色苍茫风雨鸣,束马悬车几无行。清晖一扫污浊夜,明月总对山多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