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23年07月25日
中西结合,让瘫坐老人站起来
通讯员陈琪璐
  2022年的初冬,71岁的张大爷瘫坐在轮椅上,由家人推进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延安分院(延安市中医医院)肿瘤科北京专家顾阳春主任医师的诊室。
  原来,张大爷在半年多前因为右半结肠癌行手术治疗,但术后复发,不仅肠管局部复发引起肠梗阻,还出现肝转移,不得不在2月前再次行姑息性手术,做了回肠造瘘。此后张大爷的胃肠道功能一直未恢复,进食水量极少,每日仅有1次排尿,体力也每况愈下。张大爷还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贫血、陈旧性脑梗塞、前列腺增生等许多基础疾病。
  结合张大爷的情况,北京驻延专家、肿瘤科主任顾阳春带领肿瘤科团队初诊张大爷是摄入不足导致的重度低钠血症和肾前性肾功能不全。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张大爷顺利出院。但出院后,张大爷没有坚持规律服药。仅仅隔了2个月,张大爷又因重度低钠血症和肾前性肾功能不全进医院了,此时肿瘤科团队考虑张大爷的反复重度低钠血症和肾前性肾功能不全,主要是胃肠道功能紊乱导致的摄入过少和造瘘口丢失过多造成的。
  北京驻延专家、肿瘤科主任顾阳春说,经过西医标准治疗,张大爷的血钠勉强维持于130-135mmol/L,总补钠量无法减少(15g/日左右),造瘘袋内粪质稀薄量大,尿少色黄,口干欲饮。然而饮水增多(达3000ml/日以上)却致恶性循环,虽尿量增加尿色转清,但粪便更多更稀,血钠也随之降低。张大爷因畏惧再次出现肠梗阻,抗拒使用蒙脱石和洛派丁胺等能够使大便成型、减缓粪便排出的止泻药物。此时顾阳春主任也一直考虑在西医治疗遇到瓶颈,没有较好的治疗办法时,能不能考虑加入用中药调理,在征得张大爷同意服用中药汤剂后,邀请了肾病科的贾晓玮副主任医师进行中医会诊。
  肾病科贾晓玮副主任医师结合舌苔、脉象进行辨证,诊断张大爷为虚劳,中医治疗以健脾益气、清利湿热为法,选用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为主方,配伍清利湿热药物加减化裁。同时叮嘱张大爷口渴时少量慢饮控制饮水量,静脉输液仅限必要的补钠、抗肿瘤药物。之后贾晓玮副主任医师根据张大爷疾病的不同阶段,适当调整了祛邪与扶正药物,加用涩肠止泻之品,加速了张大爷症状改善。
  经过1个多月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张大爷开心地出院了。出院后的张大爷每天出门饮茶散步,心情愉悦,而且连续4个月每两周在肿瘤科门诊复查血肌酐和血钠均维持正常。这不仅是“中西合璧、缓急相济、标本同治”西医救急与中医调理的完美结合,也为肿瘤晚期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带来了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