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进安塞区化子坪镇芦草砭村的蔬菜大棚基地,一个个紫黑油亮的长茄子挂在绿色的藤蔓间,在阳光下油光发亮。眼下正值大棚蔬菜的收获期,种植户都在大棚里忙着采摘茄子。
64岁的张胜义种植大棚茄子已经超过6年,在种植和管理大棚方面已趋于成熟。如今,他熟练地掌握了选种、育苗、授粉等技术,啥时候在大棚里干啥事他都驾轻就熟,是十里八村公认的种植技术能手。
“现在正是大棚茄子收获上市的好时节。我一定要把品质关口把好,这样茄子才能卖出好价钱,产业才能做得长久。”张胜义说。
早些年,张胜义一直外出打工,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就有了回乡发展的打算。6年前,芦草砭村建起大棚,张胜义租了1座大棚,回村发展大棚产业。从那时起,他就跟着技术员和周边的大棚茄子种植户学习种植技术,在实践中不断地揣摩、学习,慢慢地,积累起了经验,有了依靠产业致富的底气。
“刚开始种植大棚茄子时,我也是摸着石头过河,没少麻烦驻村干部和有经验的种植户,三天两头不是往村部跑就是往人家的大棚里跑,和别人讨教经验学管理,回来后自己再琢磨。”张胜义说。
“我爷爷是活到老学到老,越学越精明了。”听爷爷说起种植大棚的经历,张胜义的孙子忍不住插话,张胜义也露出了笑容。
“这两年,我的种植技术也能拿出手了,种出的茄子光度高、品相好,产量也不错,很受客商欢迎,每年的纯利润基本都在3万元以上。”张胜义说,“打工再好,也不如自己种大棚。茄子每年只种一茬,我和老伴儿一起干活,也不是很忙,不仅给子女们减轻了生活负担,我们老两口的日子也过得轻松。”
张胜义一边和记者说着,一边也没耽误棚里的活儿。“虽然今年春天的雨水有点多,但茄子的长势没受影响。”茄子的种植周期长,耐寒耐高温又抗病、好养活,成活率也高,张胜义每年都掐着时间栽种茄子。
“今年天气暖得比较晚,大田里的蔬菜也上市晚,现在正是市场上大棚蔬菜需求量增大的时候,我们有了好收成,又赶上了好市场。”张胜义和老伴儿这两个月可忙坏了,但两个人都忙得高兴自在。
“这几天尤其忙。我和老伴儿每天都忙着采摘、出货,整天都闲不下来,都在大棚里‘扎’着。”张胜义说,累是真累,但钱到手的那一刻,心里的那股高兴劲儿也是实打实的。
“我们年纪都不小了,1座大棚足够我和老伴儿忙活了。我预计着,今年茄子能产1万多斤,卖的钱我们老两口花销绰绰有余。”张胜义笑着说。
张胜义发展大棚茄子种植产业只是化子坪镇大力推动大棚产业发展的缩影。近年来,该镇积极创新农业发展模式,持续大力推动棚栽产业发展,助力农户种植收入稳定增长,户均收益不断增加,多元产业蓬勃发展,让大棚经济发展成为开启乡村振兴的一把“金钥匙”。
目前,化子坪镇共建成温室大棚种植点20个、1032座,主要种植反季节蔬菜、瓜果等特色农产品,产值每棚每年能达到9万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