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风送茶香,云海抚茶园。记者日前来到以“利川红”茶叶闻名的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毛坝镇兰田村,看见一片片翠绿的茶园镶嵌在山林间,将房舍映衬得格外美丽。
这个小山村,因为发展高品质的红茶而走上乡村振兴路,不仅富了,也美了。村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兰田村地处武陵山腹地,虽然地势陡、可耕种土地少而分散,但海拔、气温、湿度都适合种茶,是天然的育茶宝地。当地种茶历史悠久。以前百姓通过盐茶古道,把茶叶挑到山外去换取食盐;土地承包到户后,茶叶更是成为村民改善生活的主要经济作物。
2000年,24岁的张碧英嫁到了兰田村。“那时进村只有一条机耕路,路上很少见到车。”张碧英回忆说,“走这条机耕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脚泥,赶集时,许多人都知道穿着雨靴来的是兰田村人。”
为了生存,张碧英和丈夫李继华骑着一辆三轮摩托车,颠簸着将自家茶叶拉出去卖,由于单价低,一年忙到头也挣不了几个钱。再后来,虽然出村的路硬化了,但山高路远的状况并未改变,种茶仍然“不划算”,李继华索性外出打工。
兰田村党支部书记肖廷茂清醒地认识到,面对难以降低的运输成本,要想茶叶赚钱,只能提升产品质量和附加值。于是,他找到上级部门和农科院专家,给村里引进了新的红茶品种。在第一批能人的示范带动下,新茶种很快在村里铺开。一亩红茶一年收入2万多元。
虽然村民们的生活得到了显著改善,但肖廷茂却不敢懈怠。他认为,村里的产业结构较为单一,除了茶园和小加工作坊,鲜有其他来钱路子,抗风险能力差。恰逢利川市鼓励发展民宿,肖廷茂萌生了新点子。
“兰田气候凉爽,如果能吸引游客前来避暑,既能增加收入又可以扩大茶叶知名度。”肖廷茂暗想。然而,他调研后在村里召开院坝会,却迎来一盆冷水。
一位老人在院坝会上“毫不留情”地说:“我活了80多年了,没在这里见过几个外地人,我就不信你能把大城市的人弄来这山洼洼里住。”
“春茶甜、夏茶苦、秋茶香。”肖廷茂说,“坚持下去才会出现好结果。”他争取到民宿改造补贴项目,发动党员干部和部分村民建起第一批民宿,还联系上武汉的旅游公司和在外乡贤帮忙揽客。不久,第一个旅游团住了进来,反馈很好,村里民宿生意开始蒸蒸日上。
张碧英也是“首批吃螃蟹的人”。她将家里闲置房间改成民宿,每年暑期都忙得不亦乐乎。“客人不仅来吃住消费,还会主动找我们买茶。”她说,“收入越来越高,生活越过越好。”
民宿越来越多,村里成立了民宿协会,统一定价揽客,钓鱼、云海摄影、书画写生等基地先后建立,茶旅融合发展质量持续提升,去年全村人均收入突破17000元。
兰田村“红了”,如何让更多的山村“红起来”?毛坝镇党委书记谢意告诉记者,当地已建成40多亩的利川红种质资源基地,将择优对全镇的老茶园进行良种改造,未来5年有望建成1万亩高端茶园,拉动更多乡村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