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3年08月21日
汩汩甘露润民心
——吴起县全力筑牢农村饮水安全屏障
  通讯员 樊涛 记者 刘小艳
  “我们洗菜、煮饭都用这个水,夏天口渴,打开水龙头直接就喝了,水干净,还很安全,我们用着挺放心。”近日,在吴起县长城镇双湾涧村,村民齐明亮高兴地对记者说。
  农村饮水安全,事关民生福祉。近年来,吴起县水务局紧盯“水源建设、水质改善、巩固提升、运行管护、长效机制”五个关键,突出“建、保、提、改、新”五个抓手,累计建成集中供水101处,单户水井6741户,水窖5060户,供水保证率达到96.7%。全面保障10.4万人饮水安全,彻底打通全县农村供水管网“主动脉”和“毛细血管”,实现五个新突破,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重要水利支撑。
  突出“建”字抓水源,在提升稳定性上实现新突破。针对偏远山区以水窖为水源的住户,建成91处应急水源,保障枯水期的水源供应;针对集中供水水质本底较差的,进行水源改造,建成置换水源井11处,净化水厂9座。按照“以大并小、以镇带村、能延则延、能扩则扩”的建设思路,实施联村并网工程,打通了农村供水“最后一公里”。通过改建水源工程,改造老旧管网等设施,进一步提升水源的稳定性。
  突出“保”字抓供水,在提升保证率上实现新突破。该县制定出台《吴起县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办法》《吴起县维修养护基金管理办法》等5个规范性文件,县财政每年列支专项养护费用245万元,保障全县农村饮水工程维修资金短缺问题。组建1个县级饮水安全保障服务队、9个镇级用水管理机构、91个村级用水协会和专业维修服务队。编制完成《吴起县农村供水应急预案》,若遇临时性供水问题及时启动临时供水应急机制,保障群众生活用水。通过落实维修养护资金、建立应急服务队伍,进一步提升了供水保证率。
  突出“提”字抓水质,在提升达标率上实现新突破。该县制定年度水质检测计划,对全县91个村101处集中供水和部分分散供水水质进行定期检测,2022年度共出具水质检查报告177份,检测结果均为合格。开展饮水安全宣传培训保障服务活动,举办农村水管员集中培训2次,培训水管员累计220人次,利用宣传车进村入户进行宣传,印发宣传单及宣传知识手册1万余份,强化水管员对集中供水水源地及蓄水池周边环境卫生的监管力度,确保水源地干净卫生不受污染。采取对集中供水安装自动化消毒设备,分散供水配备小型净水器、投放泡腾片(水窖)的方式,保障供水水质长期稳定达标,近两年共计投放二氧化氯泡腾片50万片,维修净水机978台。通过实施水质动态化监测,配备更新净化消毒设施,进一步提升了水质的达标率。
  突出“改”字抓实效,在提升满意度上实现新突破。该县按照农村饮水安全“四项指标”,健全脱贫人口饮水安全监测机制,密切跟踪和动态监测脱贫地区、供水条件薄弱地区农村供水工程运行和村民饮水状况,深入开展供水运行管护、饮水安全回头看、百日提升、敲门入户大排查等活动,把“动态监测和动态清零”落到实处。通过常态化关注群众用水状况,常态化排查整改,及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供水问题,进一步提升群众的满意度。
  突出“新”字抓管理,在提升服务水平上实现新突破。该县创新供水工程“企业化转型+镇村管护”运行管理模式,将镇级供水工程和社区集中供水工程交由省水务集团吴起分公司管理,单村供水工程利用公益性岗位和村组群众进行管理,保证工程的良性运行,被省水利厅作为“农村供水创新发展十大典型案例”之一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宣传。推进农村供水工程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建设。部分集中供水工程通过安装自动化供水设施,减少人力管理,利用微信公众号、设立代收点、安装智能水表等方式,推行便捷方式运行管理与水费收费,收缴率达到98%以上,2022年度成功申报周湾镇供水管理站为省级农村供水规范化水厂。今年长城镇供水管理站申报2023年度省级规范化水厂材料已提交省水利厅待评审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