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23年09月05日
从游击队到武术队,不灭的武乡“武魂”
新华社记者季嘉东刘扬涛马晓媛
  “我们村里有世界冠军。”提到武术,武乡县石北乡东河村的村支书崔五峰自豪地说。
  这位世界冠军名叫崔碧晖,他在2019年获得第十五届世界武术锦标赛太极拳冠军。“武乡人自古爱练武,每个村都有擅长的武术,长拳、飞镖啥都有。古时候这里环境不好,都靠走镖、卖艺吃饭。”崔五峰说。
  顺着崔五峰的话头,这个尚武之乡的红色历史徐徐展开。
  武乡的第一名共产党员李逸三就出生在一个武术世家。据《武术与武乡革命》记录,李逸三受其祖父影响,曾一心要考武举人,但因社会动荡未能如愿。1932年,经过多年革命洗礼的李逸三回到武乡,在他的努力下,1933年8月,中共武乡县委成立,地方党组织得以迅速壮大。武乡早期的共产党员大部分是习武的农民,一位名叫魏名扬的年轻人就在其中。
  魏名扬的侄子魏书文回忆说:“枣烟全村只有我们一家姓魏,爷爷是到枣烟村给地主打长工然后安家的。”
  魏名扬在1933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8岁时父亲就去世了,为了不受欺负就习武强身。他利用扎拳房(即开设拳馆)的方式发展党员,促成建立“国术团”,最壮大时有将近600人。
  “‘国术团’里就是那些练武的,他们胆子大。”魏书文说。
  魏名扬最出名的角色是游击队长。“太行名扬游击队”在武乡赫赫有名,老百姓一直把他们简称作“名扬游击队”。虽然只是游击队,但人数最多时有800余人。他们承担着警卫、护送首长等职责,经常穿梭在最危险的战区,在百团大战中也做出不小的贡献。
  “可以说如果没有练武的基础,他不会有这么大的号召力。”魏书文说,“没有武术就没有魏名扬。”
  新中国成立后,魏名扬在山西省阳泉市兵役局任职,感到自己文化水平不高,在五十多岁时主动申请退休。但他没有离开武术,20世纪70年代初,他创建了太原黑龙潭武术队,时常在当时的太原动物园带徒弟习武,也促进了太原市群众武术运动的开展。
  受到父辈的感染,魏书文在武乡县委宣传部任职时带头开展群众性武术活动。“我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想把武术传承下来,练武的人不怕吃苦,有胆量,这是需要我们保护的遗产。”魏书文说,“习武之人支持了武乡的革命和抗战,反过来让武乡的武术更加珍贵。”
  近年来,每到春节,武术展演是村里不可或缺的重头戏,崔碧晖等一批武术健儿也经常登场。因为承载了红色记忆,这里的人们很重视武术的传承,武乡县体育与服务中心组织的武术进校园等活动一直在持续开展。
  在作为体育项目的武术赛场上,武乡人也不乏高光表现。在今年5月的第十七届全国武术之乡比赛中,武乡县的武术健儿们获得14枚金牌、10枚银牌和8枚铜牌,并收获“武德风尚奖”,创造了参赛最好成绩。
  漫步在武乡街头和乡间村落,你会看到那段红色记忆刻在一块块砖瓦上。这里有八路军总部王家峪旧址、百团大战总指挥部砖壁旧址、红色情景剧《太行山上》、门盈客满的八路军太行纪念馆……从以武为生,到用武革命,再到习武健身;千年来,武乡人在这片厚土上走过风霜、穿过炮火,终于迎来了崭新的生活;而武乡的武魂带着红色印迹,正以崭新的面貌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