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报》报样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1938年10月—1943年12月),随着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和抗日武装力量的日益发展壮大,中共中央亟须主办一个大型日报,以加强对各地的宣传和工作指导。1941年春,中央政治局决定停办三日刊的中央机关报《新中华报》,将该刊与新华社编发的《今日新闻》合并,在延安出版大型日报《解放日报》,作为中共中央的机关报。
《解放日报》的社址设在延安清凉山上,1941年5月16日,《解放日报》正式创刊,这是抗日民主根据地出版的第一个大型日报,它受党中央党报委员会直接领导,毛泽东对它十分重视和关怀,他不仅为报头题字,而且亲手撰写了《发刊词》,阐明了报纸创刊的宗旨和任务,论证了党报使命与中国共产党使命的一致性,党报就是要准确地宣传党在不同时期的政治任务及为了完成政治任务而制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成为教育人民群众、指导革命工作的武器。《解放日报》写文章介绍工作经验,使之真正成为全党反映实际领导工作的机关报。博古(秦邦宪)曾任社长兼总编辑,编委有余光生、艾思奇等人。下设国内部、国际部、采访部、校对部、资料室等部门,其后为适应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将解放日报社机构做了重新调整,成立了编委会,由博古(秦邦宪)、余光生、曹若茗、吴文焘、陈克寒等组成,余光生任总编辑,艾思奇任副总编辑,解放区部和国统区部分别由高杨文和廖益隆负责。
《解放日报》是当时中共中央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指导中国革命的重要舆论阵地之一。毛泽东等中央领导经常为《解放日报》撰写重要文章和社论,率先垂范,成为我国现代新闻史上的佳话。毛泽东对《解放日报》的办报方向和文风尤为关切,并具体指导。整风运动初期,它在排版上一欧洲、二太平洋、三蒋管区、四根据地,完全照搬外国的模式,把党的新闻消息放在极不显著的地位,群众反映看不懂。毛泽东批评说:“我们不是站在喜马拉雅山办报,既不属于这个阶级的,也不属于那个阶级的,党报文艺副刊上刊登了王实味的《野百合花》,影响不好。”为此,1942年3月16日,中宣部发出了《为改进党报的通知》。31日,毛泽东亲自参加《解放日报》改版座谈会,会上指出:“在整风运动中,有些人不从正确的立场说话,这就是绝对平均的观念和冷潮暗箭的办法,近来颇有些人要求绝对平均,但这是一种幻想,不能实现。批评应该是严肃的、尖锐的,但又应该是诚恳的、坦白的、与人为善的,只有这种批评态度,才对团结有利,冷潮暗箭则是一种消蚀剂,是对团结不利的。”(刊登于《解放日报》1942年4月2日)。1942年9月起,《解放日报》兼作中共中央西北局机关报。为加强对宣传工作的领导,中央决定把原党报委员会改为宣传委员会,成员由毛泽东、王稼祥、博古(秦邦宪)、凯丰(何克全)组成,改版后的《解放日报》面目为之一新,在整风运动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当时李木庵作诗写道:“清凉山上晚风凉,清凉山下水波扬,夜半文星齐放彩,光芒万丈耀天长。”歌颂《解放日报》为中国革命所作出的贡献。
《解放日报》密切联系读者,听取群众的呼声,鼓励读者提意见,经常刊登读者批评报纸缺点的来信,以改进办报工作,这在当时中国报界是罕见的,报纸正是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办报指导思想和善于走群众路线的工作作风,才赢得了无数热心读者的爱戴。由于国民党胡宗南部进犯延安,《解放日报》于1947年3月7日被迫停刊(共刊出报纸2130期),社报编入党中央队伍序列,跟随毛泽东转战陕北。1949年4月24日,中央决定把《解放日报》的报名交给上海,作为中共中央华东局机关报和中共上海市委机关报。5月28日,上海《解放日报》创刊,现为中共上海市委机关报。
(作者为延安精神研究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