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中华民族社会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我党存续和发展的核心,红色资源具有极高的保存和传承价值。作为一个天然的“记忆场”,红色资源也是激发人们红色记忆、巩固民族认同的重要文化载体。
文化记忆视角下的记忆与认同
文化记忆是关于一个社会全部知识的概念,在特定的互动框架之内,这些知识驾驭着人的行为和体验,并需要人们一代一代反复了解和熟练掌握它们。文化记忆将记忆根植在文化的积淀中,依靠文字、图画、电影等文化媒介进行传播。不同于短期的、代际的交往记忆,文化记忆不会随着记忆承载人的消逝而灭亡。同时,因为借助了文化载体,文化记忆多在集体和官方层面上进行,是依赖于媒介和政治的一种有目的的记住或遗忘。
一个民族国家中集体认同的体现是社会成员对这个民族和国家的认同,也是该民族国家合法性来源。相比起政治认同,文化认同更为重要,新的文化认同的树立与社会价值、伦理道德的重构是相关的,它往往会与一个民族过去发生的历史事件、关键性历史人物或重要的历史节点有关。这些事件和人物构成了文化符号,在发挥文化功能的同时,激发社会成员对这个国家的认同,展现出在某个特定历史时期内一个民族国家的气质和品格。
当文化记忆从官方层面上提供了人们属于谁和不属于谁的清晰区别,集体成员的身份认同就建立在这种共享过去的选择性记忆之上。文化记忆和身份认同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借助文化记忆的内容和载体,集体成员的身份会固化下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紧密的群体关系。
红色资源依托下的红色记忆
文化记忆的载体是带有象征性的符号和视觉、听觉的符码,在传承人类相关知识的“文化”时,使其具有超越个体寿命的长远意义。它借助相关的文化载体构建属于集体成员的过去,而这些客体可能会在多年之后重新唤起和激起人们的记忆。“红色资源”是指红色革命活动所留下的足迹、事迹、实物以及所展现出来的精神遗存,如革命历史遗迹、红色文献、红色人物、红色物品、纪念馆、烈士公墓、展览馆和档案馆等。正是因为这种红色文化记忆载体的可存在性,使得附着在载体之上的红色记忆也具有永存性和继承性。
红色记忆在强调官方记忆的同时,更关注对民众情感和身份认同的凝聚作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博物馆、档案馆、烈士陵园等都是激发民众爱国情感,整合身份认同的文化载体,在营造神圣、敬仰氛围,唤起民众记忆共鸣的同时,使其获得情感和精神体验,以及个人身份上的归属感。
红色资源的数字化利用
随着当下数字化的普遍运用,大数据、5G、虚拟现实、3D影像等都可以将上述传统的红色资源进行加工、转化、再开发,进而在文本、图像、新媒体领域形成可再生的红色资源。这样一方面可以对传统的红色资源起到保护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使资源“活起来”,从而得到更加有效的开发和利用。
数字技术可将红色文件、文献、文物等进行扫描提取,在固化和定型红色资源现有状态的同时,将其数字资源进行留存,形成永久性的预防保护机制。当实物受损时可借助数字化技术重建,进而留存红色资源的文化价值。数字技术也可丰富和扩展红色资源的宣传方式,借助3D影院、全息成像等,给参观者提供沉浸式体验,感受红色记忆。当今网络的快速传播途径,也可帮助红色资源赢得青年一代的关注和认可。
红色资源的数字化是文化记忆的现代表现形式,它不仅可以通过新技术、新媒介,留存红色记忆的核心内容,还可以借助身临其境的数字化形式更好地激发民众的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在培养家国情怀的同时,使其认识到当今时代的担当与责任。
(作者单位:西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