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3年09月29日
“果博会”上看非遗
记者孙艳艳乔建虎 刘阳通讯员 白利民
    ● 洛川苹果树皮画作品展示
  “咚咚,咚咚咚……”第十六届中国·陕西(洛川)国际苹果博览会开展仪式上,一场激情澎湃的洛川蹩鼓表演雄壮有力,让人热血沸腾。
  只见蹩鼓手们头扎英雄巾,身穿对襟战袍,背扎战旗,腰系战鼓,精神抖擞,在锣鼓齐鸣中,时而变换队形,动作协调有序,在粗犷雄健的舞姿和隆隆鼓声中演绎出黄土高原上震天动地的“狂想曲”。
  洛川是中国民间艺术“舞鼓之乡”。蹩,陕西方言中意为蹦跳。顾名思义,蹩鼓就是在蹦跳中完成各种击打动作的。2006年5月,洛川蹩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黄章的女子蹩鼓队是蹩鼓非遗传承人张万玖成立的洛川县第一支女子蹩鼓队。经过多年发展,洛川蹩鼓逐渐被国人所知。
  蹩鼓表演让人激情澎湃,手工艺品则让人赏心悦目。
  走进洛川苹果产业园区国际会展中心展厅里,洛川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区的洛川树皮画引来了众人围观。
  “树皮必须在清明节后采集,这样才能保证树皮的水分……”树皮画县级非遗传承人同淑霞正在向参观人员介绍洛川苹果树皮画制作工艺。
  记者在现场看到,由苹果树皮制作而成的《岁岁平安》《喜庆丰收》《凤凰嬉牡丹》等树皮画,人物活灵活现,形象生动,寓意深刻,观众纷纷围观点赞,不时拿出手机拍照发朋友圈。
  “我利用废弃苹果树干、树枝上的皮层,经过剥、煮、晾等15道工艺流程制作成树皮纸,再以洛川民间剪纸为造型基础,通过剪、拼、叠等传统造型方式,在树皮上应用烫、烙等工艺刻画细节。”同淑霞说。
  洛川树皮画内容题材极为广泛,礼仪风俗、农耕播种、民风家训、新事新貌、飞禽走兽等都是手工艺人创作和表达的内容。但更多内容还是以洛川苹果产业为主题,黄土风情、红色旅游也是其表现的重要内容。
  2014年,洛川树皮画被洛川县人民政府列入县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洛川树皮画还获得了国家发明和外观设计2项专利,注册了商标。
  “在果博会上展出,就是想让观众领略洛川优秀的民俗文化、红色文化和苹果文化,为果博会增添更为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淑霞说。
  紧挨树皮画展位的毛麻绣展位上,洛川毛麻绣县级传承人王桂连正在现场制作一幅以苹果博览会吉祥物“洛洛”为内容的毛麻绣。
  毛麻绣是在洛川剪纸、洛川刺绣和洛川民间箱柜画、瓦瓮画的基础上衍生而来的新的民间艺术品类,属手工艺品。20世纪70年代末,洛川文化馆工作人员王生毅在研究整理洛川剪纸、刺绣的时候,突发奇想,取洛川剪纸的造型、刺绣的配色特征、民间绘画的构图特征,并结合当地的民俗风情及乡土文化,设计并制作出第一幅毛麻绣作品《艾虎》,为洛川刺绣的发展和传承另辟蹊径。
  王桂连作为洛川毛麻绣的县级传承人,除了平时潜心创作外,每到春节、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她都会围绕节日主题,带着家人一起创作有节日代表性的毛麻绣,通过作品表达对生活、时代的诠释。在王桂连的影响下,儿子、儿媳和丈夫都精心学习毛麻绣制作,被命名为洛川毛麻绣县级传承人。
  “果博会上来自不同国家、省市的客人很多,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创作让更多人了解、喜欢洛川的民俗传统,让世界看到洛川的美,增进我们把洛川民俗文化传承好的信心和决心。”王桂连说。
  截至目前,洛川共有国家、省、市、县各级非遗项目各1项、9项、26项、121项,国家、省、市、县各级非遗传承人1名、5名、19名、311名,公布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8个、传习所16个、展示传播基地8个、生产性示范基地11个、特色校园5个、文化生态村13个。
  洛川县文化馆馆长屈月锋说:“希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关注了解非遗文化,努力探索,积极实践,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人们认识技艺之美、匠心之美,感知传统之美、生活之美,感悟中华文脉、增强文化自信的有力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