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3年10月29日
陕北的小米
秦汉
  小时候,假如能吃上一顿小米蒸饭,那简直是一种奢侈。我常常吃的是高粱蒸饭,既难吃又难消化。偶尔吃上一顿小米和高粱两样拌在一起的蒸饭,我就会喜笑颜开。现在生活好了,很少再吃小米蒸饭,取而代之的是大米蒸饭。有时候到饭馆吃黄米饭小炒肉,一方面是为了改改胃口,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一种纯朴心境的回归。然而,由小米熬成的米汤却始终没有离开过我的餐桌。对陕北人来说,不管你腰缠万贯还是穷困潦倒,小米汤永远是最好喝的,无论什么汤和饮料都无法替代。
  陕北小米,亦称粟,通称谷子。谷子去壳即为小米。小米是粟脱壳制成的粮食,因其粒小,直径1毫米左右,故名。小米原产我国,有几千年的栽培历史。最为有名和最好的小米就产在陕北一带。小米是由野生的狗尾草选育驯化而来的。今天世界各地栽培的小米,都是由中国传去的。它的适应性强,农谚“只有青山干死竹,未见地里旱死粟”就说明小米的抗旱能力超群。它既耐干旱,又不怕酸碱,所以在陕北山区广泛种植。
  陕北光热资源充足,昼夜温差大,养分积累多,因而谷子成熟后稍加工,即成黄灿灿、香喷喷的小米。小米熬粥营养价值丰富,有“代参汤”之美称,黄香柔滑、回味悠长。小米除食用外,还可酿酒、制饴糖。许多陕北妇女在生育后,都有用小米加红糖来调养身体的习惯。
  小米是养人的好东西,它养出了风姿绰约的陕北女子,也养活了健壮如牛的陕北男人。陕北男人那宽阔的胸怀,有力的臂膀,风雨之中的从容,处世之中的坦荡,浪漫之中的豪放,都不由让人想起那回味悠长的陕北小米。
  陕北的小米成就了中华民族的历史。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就是吃着陕北的小米,纵横黄土高原,统一了华夏。他最终选择栖息于陕北,也许就是难以割舍陕北小米。
  毛泽东说:“延安的窑洞是最革命的,延安的窑洞里有马列主义。”其实,陕北的小米也是最革命的,陕北的小米里也有马列主义。红军吃着陕北的小米,创建了陕北革命根据地,为中央红军结束长征、落脚陕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党中央在陕北的13年中,陕北小米滋养了千千万万的革命战士,使他们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敌人的飞机和大炮,建立了新中国。
  红军战士用小米加步枪打了十几年的胜仗,为什么?还是要归功于陕北的小米。陕北高原的黄土,这片通人性、识善恶的土地,深知自己的责任与使命。于是它就倾尽所有的力气,将全身的营养从厚厚的黄土层里调出来供给谷子。这里的黄土滋养了小米,小米又滋养了我们的红军,红军用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要感恩小米,感恩红军!
  陕北小米不仅好吃好看,其革命故事也很多。革命战争年代,陕北人民曾将最好的小米送上前线,慰劳人民子弟兵。1947年3月18日,毛泽东同志率中共中央机关转战陕北。有的领导同志从安全角度考虑,劝党中央、毛泽东离开延安东渡黄河,暂住山西。听了这些话,毛泽东深情地说:“长征后,我党像小孩子生了一场大病一样,是陕北的小米、延河的水滋养我们恢复了元气。在人民最需要我们的时候,怎么能离开他们……陕北问题不解决,我决不过黄河。”转战陕北途中,有一次,警卫员想办法弄来一点小米,蒸了一碗小米干饭给毛泽东送去,毛泽东最终没有接受。在那种特殊的情况下,毛泽东要与同志们同甘共苦。尽管他工作很劳累很辛苦,生活很艰苦,但他不愿有丝毫的特殊,哪怕是一碗小米干饭,他也不肯接受。1973年6月9日,周恩来总理陪同越南党政代表团参观访问了延安,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总理唯一一次回延安。午餐时,他端起米汤喝了口说:“真香啊!”并满怀深情地说:“延安的小米好啊,是延安的小米哺育了我们,哺育了革命。”而当延安人民为了表达自己的心意,送给他一点小米和豆子时,他都如数按价付了钱和粮票。延安的群众看到总理的一言一行,都激动地说:“咱总理还是‘老延安’!”
  陕北的小米里也飞出了动听的歌谣和动人的诗歌。陕北民歌《小米饭香来土窑洞暖》里唱道:“山丹丹红来哟山丹丹艳,小米饭那个香来哟土窑洞那个暖。”由歌唱家刘秉义演唱的陕北民歌《回延安》里有这么两句:“小米儿香啊延水甜,边区的人民养育了咱。”著名诗人贺敬之的《回延安》中,那句“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更是享誉华夏……
  然而,陕北的小米又是谦逊的。每到秋收季节,那沟沟峁峁、山山梁梁中,沉甸甸的谷穗无论长得多么饱满骄人,却一律低下了头,仿佛深深地向大地鞠躬施礼。谷子喂养了人类,却在成熟时弯下了腰。因为她深知,生儿育女是她的本分,供养人们是她的天职。
  我是吃着陕北的小米长大的,我爱陕北的小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