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兆村文化广场 ● 苹果主题公园 苹果产业示范园区 记者 孙艳艳李勇锐 通讯员 白利民 张敏
金秋时节,行走在洛川大塬,放眼望去,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位于210国道沿线的洛川县交口河镇京兆村,在湛蓝的天空下,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和美乡村幸福画卷展现在眼前。
京兆村地处洛川县城南7.5公里处,全村共3个村民小组1115口人,总耕地面积1800亩,果园面积1400亩。近年来,京兆村按照“统筹规划、整合资源、注重实践、全域推进”的工作思路,逐步实现了三产融合和苹果产业的提质增效。通过巷道硬化、绿化、亮化,村容村貌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着眼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着力文明实践、立德铸魂,让文明新风在京兆村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该村先后被评为陕西省美丽宜居示范村、乡村振兴示范村、美丽乡村文明家园示范村和延安市文明村、延安市首届最美生态卫士班组。
1处理垃圾 美化环境
“按照镇上百日清洁活动安排,我们今天开始对党群服务中心周边和村巷道环境卫生进行彻底清理……”一大早,京兆村党支部书记韩文录就组织村“两委”干部、党员、保洁员和群众志愿者进行村庄清洁工作。
“原来我们村上都是土路,一到下雨天就泥泞不堪,现在道路全部硬化了,路边也进行了绿化,还装上了路灯,而且家家户户的厕所也进行了改建,村里的环境焕然一新。”谈起村里的变化,京兆村村民吴宝亮高兴地说。
京兆村是交口河镇党建及各项工作的先进村,2018年被评为陕西省美丽宜居示范村。依托这一优势,村“两委”班子研究决定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在村上率先成立了洛川县交口河镇“垃圾分类资源优化利用处理站”,采取“户分类、村收集、公司转运、镇处理”的四位一体治理模式,群众门前设立“绿”“黄”垃圾桶,实现垃圾分类收集,做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据洛川县明生保洁公司总经理王明生介绍,垃圾处理站对收集的垃圾会进行二次分类,金属、纸箱等可在回收垃圾分拣后送往废品收购站;树叶、瓜果皮、厨余垃圾等可腐蚀垃圾通过粉碎、压榨、除臭、发酵24小时后制成有机肥,每天可处理湿垃圾1吨;对于不可腐蚀垃圾,如旧衣服、塑料制品,可通过低温磁化炉利用磁力运动碳化热解技术把干垃圾分解成陶瓷灰,陶瓷灰可以作为制砖的辅助材料变废为宝,每天可处理干垃圾4立方米。
“我每天的工作就是将各村垃圾运送到垃圾分类资源优化利用处理站,忙起来有时候晚上11点才能下班,虽然苦点累点,但是干了件实事,垃圾处理后既环保又能变废为宝。”工作人员吴荣军说。
韩文录告诉记者,除了垃圾分类回收站,该村还建立了“五级网格化管理”责任制和“十户一体”监管责任制,对保洁公司和农户卫生保洁进行日常监管,将环境治理列为村民议事会的一项内容,引导村民养成爱护环境、讲究卫生的生活习惯,美化了环境,补齐了短板,全面提升了京兆村的人居环境。
2守住文化 留住乡愁
村史是文化之根、乡愁之魂,而村史馆则让人们故土留根、文脉传承,存留那一抹乡愁。
走进京兆村村史馆,门口“千年古韵绽放京兆风情”十个浑厚有力的大字跃然眼前,馆里甘罗拜相的故事、村名起源、传统村落、生产习俗、旧时农耕具等述说着村子厚重的历史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老秧歌、面花、毛麻绣、剪纸等展示出京兆村独特的文化魅力。
京兆村村史馆是2018年在村里乡贤韩礼才的建议下,村委会发起筹建的,目的就是通过一些文字资料和实物,尽力展现京兆村的文明进步历程,以激励后代。
筹建时,韩礼才走村串户搜集布展资料和实物,他把自己收藏的韩氏家族族谱中的一些历史名人、进步人士资料主动捐赠。摘录一些族谱中关于家风家训的事例,特别是以两千多年名载史册的甘罗和任清代贵州桐梓知县的韩嘹等名人事迹教育子孙,教化村民,引导大家堂堂正正做人、勤勤恳垦做事,重视教育,传承文明,移风易俗,将韩氏先祖的美德代代相传。
“我们建设村史馆,是想把这些浓厚的文化流传下来,让下一代人继承和发扬光大,坚定文化自信。”韩文录说,当时建村史馆时,村民们都踊跃捐献了大量的农耕工具、生活用品、家谱等历史物件,丰富馆藏内容,更好地展示村里风土人情,也给村民留下浓浓的乡村记忆。
“在这里能了解村里的历史、乡土文化和民俗风情,你们年轻人要忆往昔,珍惜当下幸福生活。”61岁的吴志勤带着孙子和孙女在村史馆参观。
孙子吴泽玉、孙女吴泽蕊跟着爷爷边走边看,细细地听爷爷讲述每一个老物件背后的故事,品味着京兆文化的独特魅力。参观完村史馆,吴泽蕊激动地说:“原来我们村的历史这么丰富,作为村里的一员,我感到十分骄傲和自豪。”吴泽玉也一直点头,赞同妹妹的说法。
“村史馆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让大家了解了村庄的历史,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韩文录说。
走出村史馆,外面宽阔、平坦的文化广场,更是村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农闲时,下午的广场上热闹非凡,人头攒动。跳广场舞的占一块,唱秦腔的占一角,打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的自成一组,有三三两两闲聊的老人,也有比赛骑滑板车的小孩,有盯着屏幕看电影的,也有在图书馆看书的,一个小小的广场聚集了村里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多数人。
3共赴和美 幸福文明
随着社会的发展,乡村社会各种矛盾纠纷错综复杂,破解难度增大,为此,京兆村建立了和事佬调解室,把村中王明生、王贵荣、吴金芳、韩振发等一些有威望的贤能之人组织起来,搭建起了乡贤与乡村社会治理有机融合的平台。通过网格员队伍发现的一些村民矛盾纠纷,让和事佬进行调解,使矛盾得到有效化解。
2020年3月,京兆村两村民因排水渠不畅发生争吵,排水渠高的村民说什么也不愿意把自己的排水渠降低,事情一度陷入僵局。和事佬得知情况后,多次找双方做思想工作,反复给他们讲和谐相处的好处,最终水渠高的同意降低水渠,邻里双方达成和解。
近年来,京兆村充分发挥乡贤人才和村里能人作用,彰显“微服务”的作用,坚持每月两次为群众上门服务和做好政策法规宣传,和事佬化解各类民间纠纷50余起,促进了邻里和谐,逐步健全了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构建了兼具乡土性与现代性的乡村治理模式。
村“两委”成员和“五老”志愿服务队、和事佬调解室成员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主动帮助弱势群体,让弱势群体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吴军民是村上的脱贫户,媳妇蔺芳侠患有脑瘤、心脏病等疾病。去年3月,蔺芳侠在医院治疗期间,吴军民修剪果树时不慎从树上摔下来。得知这一情况后,村小组长吴堡亮立即开车将其送到医院,并帮助他办理入院和出院手续。
作为乡村振兴示范村,关注困难人群成为京兆村“两委”、“五老”志愿服务队的日常要务,为了方便服务群众,该村成立了吴高德、吴宝亮、吴新民等人为成员的帮困助残服务队,吸纳了村中一些有爱心的乡贤人士,不定期走访困难群众,了解他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对于滞销的苹果,吴堡亮发动自己的亲友团和朋友进行网上销售,仅他一人每年帮助村民销售苹果250多吨。
“我们先后帮困助残60余人次,帮助他们修剪果树、销售苹果、打扫庭院,给他们送去生活用品,群众还是比较认可的。”吴堡亮说。
厚重的文化底蕴,滋养出京兆村邻里团结、互帮互助、勤劳淳朴的文明好乡风。
“近年来,我们在做好非遗传承、乡村治理的同时,大力发展苹果产业及苹果文化旅游产业,形成了果园变公园、劳动变体验、民房变客房的果旅融合产业发展之路,使村民富裕了,村子变美了,成了周边群众假期网红打卡点。”韩文录说,下一步,他们将在产业方面开展社会化服务,实现苹果产业的规模化、现代化、机械化,优化生产经营模式,不断提高苹果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推动优化资源配置,引进人才和企业,利用城郊村庄优势,带动群众创办农家生产生活休闲体验民俗小院,把产业发展和特色乡村旅游有效结合,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群众就近务工渠道,提高群众收入,实现果业更强、果农更富、乡村更宜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