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日本侵略者为扭转在太平洋战场上的不利局面,打通中国大陆的铁路交通线,发动了豫湘桂战役。从4月至11月,日军以5个军16个师团和若干旅团共40余万兵力,向平汉、粤汉和湘桂铁路沿线的豫、湘、桂等省区发起进攻,国民党军队一触即溃,在短短8个月中先后丢失河南、湖南、广西、广东、福建等省大部。国民党军在豫湘桂战役中的溃败,充分暴露了国民党当局抗战以来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致使民怨空前沸腾,舆论空前激昂,社会各阶层纷纷要求国民党实行根本变革,改弦更张,放弃一党专制统治。
中国共产党顺应民意,适时提出了结束一党统治、建立联合政府的主张,将宪政运动提到一个新高度,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进到一个新阶段,因而获得了各中间党派和各阶层人士的一致拥护,极大地推动了大后方民主运动的发展。
在中共中央正式提出组织联合政府主张前,8月17日,毛泽东在董必武给周恩来的电报上批示:“应与张澜、左舜生商各党派联合政府。”8月18日,周恩来又致电董必武、林伯渠,请他们考虑,如果中共提议要求提前召集各党派及各界团体代表会议,改组政府,是否可能引起大后方响应,尤其是各党派、各地方实力派的同情和支持。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南方局同各中间党派进行了商谈,得到了他们的一致赞成。
1944年9月15日,林伯渠在重庆举行的三届三次国民参政会上,代表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立即结束国民党一党专政,成立联合政府”的主张。9月17日,《新华日报》全文刊登了林伯渠的报告,重庆各大报纸亦全文登载,引起国民党统治区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关注。
10月10日,周恩来在延安发表《如何解决》的演讲,进一步阐明中共提出的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具体步骤和方法:一、由各抗日党派、各抗日军队、各地方政府、各民众团体自己推选代表,人数应根据各方所代表的实际力量按比例规定;二、国民政府于最近期间召开国是会议;三、在国是会议上,根据革命的三民主义的原则,通过切合时要、挽救危机的施政纲要;四、在各方代表制定的共同施政纲领的基础上,成立各党派的联合政府;五、联合政府有权改组统帅部,延纳各主要军队代表,成立联合统帅部;六、在联合政府成立后,即着手筹备真正人民普选的国民大会,实施宪政。
10月13日,林伯渠致函张治中、王世杰,要求国民党按照中共所提方案,立即结束一党专政,成立联合政府,实行新政策,并请王、张二人到延安一行,以便国共两党就联合政府问题进行谈判。
由此,国共两党围绕是否和如何建立联合政府展开了新的谈判。
对于国共两党围绕建立联合政府问题的谈判,美国政府从其战后的战略利益出发,表示特别关心,并开始与国共双方接触,帮助调解国共关系。美国政府希望由蒋介石来统一中国的军事力量,在中国建立起一个能有效地适应美国需要的政府。
1944年9月6日,罗斯福派美国前陆军部部长赫尔利少将以美国总统私人代表的身份,来到中国。林伯渠、董必武同赫尔利在重庆举行了3次会谈。11月7日,赫尔利又飞往延安,同中共最高领导人毛泽东等举行了3天会谈。他同意中共提出的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成立联合政府的方针,并同中共签订了关于建立联合政府、联合军事统帅部及承认中共之合法地位的5项协议。
11月10日下午,赫尔利乘飞机返回重庆,周恩来作为中共代表,也同机抵渝,准备同国民党谈判。可是,赫尔利回到重庆后,当蒋介石坚决反对他和中共达成的改组国民政府、成立联合政府的5项协议时,赫尔利立即改变了态度。国民党针对5项协议提出3项“反建议”,要求中共将军队交给国民政府“整编”“管辖”,然后再承认共产党的合法地位,对中共的联合政府主张则明确地加以拒绝。赫尔利认为国民党的建议有积极因素,“劝说”中共接受。周恩来当即严正拒绝了国民党的“反建议”,与董必武于12月7日返回延安。
1945年1月24日,周恩来再次为成立联合政府到重庆谈判。次日,国民党方面提出一个“新建议”,其主要内容是:在行政院下,设立各党派参加的战时内阁性质的机构;成立国、共、美各一人参加的整编委员会,负责整编中共军队,并由蒋介石委派一美国军官作总司令。周恩来同样予以拒绝。26日,周恩来与宋子文、王世杰、赫尔利再次会谈。周恩来提出召开各党派会议改组政府,为国民党方面所拒绝。
为了推进国共谈判,2月2日,周恩来根据毛泽东的指示,提出关于召集党派会议的协定草案。内容包括会议的代表组成、负责人、权限、作用等,未被国民党接受。周恩来与王世杰遂又共同草拟了一份建议案,提出由国民政府召集一次由各党派及无党派人士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毛泽东在接到周恩来的报告后,于2月3日提出共产党参加政府的先决条件:“请明白告诉国民党及小党派:除非明令废除一党专政,明令承认一切抗日党派合法,明令取消特务机关及特务活动,准许人民有真正自由,释放政治犯,撤销封锁,承认解放区,并组织真正的民主联合政府,我们是碍难参加政府的。”并表示,国民党如不同意,中共“就不参加政府,周恩来立即返回延安”。2月5日,毛泽东在来电中再次强调:“如无真正的民主,我们是万难加入政府的。”
2月10日,周恩来同赫尔利、宋子文、张治中、王世杰继续谈判。周恩来指出,在召开党派会议前,国民政府必须实现中共提出的取缔特务、给人民以真正的自由、释放政治犯、撤销对边区的包围这4条主张。可是,赫尔利却提出先和周恩来发表一个由他和宋子文起草的对国民党有利的共同声明,被周恩来拒绝后,又提出要周恩来起草共同声明。周恩来回答,如要发表声明,必须说明中共方面的要求以及国共双方主张的不同之处。赫尔利当然不同意。这一天,周恩来向毛泽东报告了此事,毛泽东认为,拒绝赫尔利是完全正确的,否则将长独裁者的志气,灭民主的威风。
2月13日,周恩来在赫尔利陪同下会见蒋介石。蒋介石说,他不会接受联合政府的主张,共产党要联合政府就是要推翻政府,开党派会议就是分赃会议。赫尔利也表示不同意,或不支持任何在他看来会削弱国民政府和蒋介石的地位的原则和做法。
由于国民党拒绝接受中共所提出的召开党派会议的先决条件,谈判无法再继续下去。2月15日,周恩来就国共谈判发表声明,说明这次谈判同过去一样没有结果,完全是因为国民党当局坚持一党独裁、反对建立联合政府和实行人民民主,并企图吞并八路军、新四军的结果。16日,周恩来回到延安。
2月17日,毛泽东为新华社起草《国共谈判无结果,周恩来返延安》的新闻稿,指出:“由于国民党当局依然坚持一党专政,反对联合政府,反对人民与民主,并企图吞并八路军、新四军,以致仍如过去一样,未能成立任何协议。”5月,国共会谈宣告停止。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的最后一次谈判,无果而终。
(选自石和平主编的《图说延安十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