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23年11月21日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的探索
高延春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在延安13年的局部执政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守初心,围绕为谁谋幸福、谁来谋幸福、谋什么幸福以及怎么谋幸福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对新时代谋求人民的美好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曾发出,“经验赞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的呼吁。绝大多数的劳动人民是实践主体又是幸福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又是幸福的创造者,具有配享幸福的权利。但追求幸福的权利只是代表少数统治阶级的利益,大多数身处社会底层的劳动者饱受肉体折磨和精神摧残。只有所有无产者参加“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打破旧世界、建立新世界,才能真正确立起人民幸福的主体地位。中共一大规定,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实现无产阶级专政。1944年9月,毛泽东发表《为人民服务》的讲话,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为人民谋幸福不是空喊口号,而是为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人民是革命的力量之源和胜利之本,不仅为革命提供粮食、衣物等物质资源,而且为军队贡献战斗力量,甚至牺牲生命;共产党人领导的是一场实现人民利益、幸福的革命,他们深入群众,与人民同甘共苦、同心协力,真心帮助人民解决农具、耕牛、移民、妇女、婚姻、二流子等生产和生活问题,正确处理了向人民要东西和给人民以东西的关系,党与人民亲如一家、生死与共。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认为,人民是党的根基和力量,党是人民利益的代表和领导,共产党人“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耐心倾听人民所想所意所求,真诚俯身向人民问政问需问计,切实解决人民的现实利益问题,以人民真正得到实惠、真正改善生活、真正保障权益作为衡量一切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强调,科学共产主义必须结合工人组织创立共产党,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政党,共产党人没有其他不同的特殊利益,代表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在实践上他们是“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政党,在理论上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过程和一般结果。”共产党人能够领导无产阶级革命,担负起为人民、为人类谋幸福的重任。党的二大前夕规定,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军,为无产阶级奋斗,和为无产阶级革命的党。”延安时期,瓦窑堡会议、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整风运动、党的七大等强调,建设一个“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在思想上,正式提出了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方向,掀起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新高潮,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在政治上,组织领导干部学习和总结党的历史,进一步明确了共产党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全面抗战的政治路线;在组织上,采取一系列增强党员素质,锤炼党性修养的组织措施,强调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和统一性领导;在作风上,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强化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坚持批评教育的科学方法,形成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在制度上,出台边区施政纲领、宪法原则、惩治贪污暂行条例、各级政府干部任免暂行条例等,实施干部奖惩、考核等制度,健全群众、参议会、党内党外等民主监督机制。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全面从严管党治党”。党面临“四大考验”和“四大风险”,存在着“四风”问题,一些领导干部理想信念动摇、贪污腐化、违法乱纪,削弱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权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自觉做到“两个维护”,增强党的领导力、组织力、号召力,把党建设成为始终为人民谋幸福的、永葆坚强领导核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利益是人的需要的社会表现,满足需要、实现利益是幸福的客观内容,决定着追求幸福的内容和层次。不论是何种需要、利益或处于哪一层次的需要、利益,它都具有广泛性和无限性,不断更新的需要、利益促使永不停止的追求幸福。代表并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是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的中心任务。延安地处黄土高原,环境恶劣,灾害频繁,战乱严重,当时的陕北农民贫困至极,中国共产党人应该切实研究并帮助人民具体地而不是讲空话地去解决生活生产问题。一是发展边区经济。1937年党中央提出“减租减息”土地政策。1939年作出军民“发展生产、自力更生”的总动员,开展以农业为主的大生产运动。提出“军民兼顾”“民营为主,公营为辅”的方针。1941年底到1944年初实施三次精兵简政。这些措施正确处理了土地问题与统一战线、农业生产与军队打仗、人民生活与抗战供给、政府机构与人民负担之间的关系,为边区人民谋看得见的物质福利。二是实行民主政治。1937年5月的《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明确规定选举资格、选举比例、候选人制度,体现选举的“普遍、直接、平等、不记名投票的原则”。1938年2月,党中央明确参议会制度是人民享有真正民主权利的代表会议制,是人民参与边区事务管理的主要组织形式。1940年3月毛泽东首次提出“三三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权主张,在人员分配上,共产党员、非党左派人士、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这些民主政策充分调动起边区各阶层的抗日热情,体现民主政治的平等性和科学性。三是兴办文化教育。边区实施普及的、义务的、免费的教育,政府兴办小学教育、中学教育、社会教育,创造了诸如识字组或班、扫盲冬学、民教馆、夜校、半日校等教育形式。1939年创办中央党校、陕北公学、泽东青年干部学校等50多所干部教育学校,进行初中级、在职和高级干部教育。1937年相继成立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和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倡导尊重知识分子,欢迎科学艺术人才,繁荣延安文化事业。这些文化教育的实施,对于提高广大群众和党员干部的科学文化素质起到重要作用。四是开展社会保障工作。边区政府民政厅负责工农商学兵妇幼等各阶层的社会保障工作,以增进人民的福利。在社会保险方面,严格解雇条件、兴办合作社、安置失业工人等保障工人就业,对工人工伤医疗和女工孕产期照顾等作出具体规定。在社会救济方面,遇到突发严重灾害,政府直接拨粮拨款和发动群众互助互济。在社会优抚方面,明确规定残疾牺牲等抚恤等级标准,对军队官兵及其家属提供各项优待政策。在社会福利方面,对儿童抚养、教育、医疗等作出详细规定,建立托儿所、图书馆、养老院等公共福利设施。如今,新时代的人民需要已从物质文化向美好生活转变,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成为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的新课题。从美好生活需要出发,倡导“五大”发展理念,根据“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加强人民当家作主政治建设,深化依法治国,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坚定文化自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文化大发展;关注人民直接的现实利益,保障和改善民生;倡导绿色发展,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总之,唯有不忘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方可告慰延安时期的历史和先辈,方可赢得民心和时代。
  (作者单位: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该文获2022年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专项项目,项目编号为2022YA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