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3年11月25日
种植中药材 经济添活力
记者 杜音樵 通讯员 高亚蓉
  虽至秋末,黄龙县圪台乡马场村苜渠村仍是秀水青山,苍翠欲滴,仕望河缓缓流过。一眼望去,广阔山峦中黄精、苍术、丹参等名贵药材正在茁壮成长。
  走进苜渠村,只见村口立着一块牌子:“引药入田,种药上山”。牌子后面是苜渠中药材育苗繁育党建实验田。试验田分6个区域,繁育品种有芍药、苍术、羊红膻、五味子、白术、麦黄草,约5万株药材苗木轻轻摇摆,似在向来客“招手问好”。
  “我今年种了30亩中药材,把退耕还林的地都利用上了……”在苜渠村的山坡林地间,不时传来一阵欢笑声。循着声音走去,不少村民正在地里除草劳作,仔细看向地里,才发现与以往不同的是,村民们种植的不是农作物,而是一片片中药材。
  马场村党支部书记荆发明告诉记者:“这些都是黄精,这片林子是我们利用退耕还林的土地搞的林下经济,有些已经长到四五厘米高了。我们的中药材主要是苍术和黄精,目前苍术有200多亩,黄精有900多亩。”
  黄精自古就有“仙人余粮”的美称,形似鸡头,在药学上被称为“鸡头黄精”或“鸡头参”,是一种珍贵的中药材,有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的功效。
  据荆发明介绍,黄精种植有“3年为菜、4年为药、7年为宝”的说法,这意味着黄精一般需要经过4年充分生长,才能产生药用价值。今年起,苜渠村又有十几户加入了中药材种植行列,由于黄精喜山地林缘等阴湿环境、不占耕地、效益高,更受到大家的青睐。
  “我家的药材长势很好,隔一段时间就发现能长一截,还耐冻,我今年在山地上种了60多亩,还雇了七八个人来帮忙。”村民马彩侠高兴地说。
  在山坡林地间种植中药材,不仅扮靓了乡村环境,更成为了村民增收致富的“良药”,村民王永祥对此最有发言权。
  几年前,他意外发现山中生长的野生黄精,打听之后才知道市场价格还不错,同村里其他人研究过后,决定先试种看看效果。他熟练地拔掉长势旺盛的杂草,笑着介绍道:“我种了1亩多黄精,今年卖了1万多元,收益真不错!”
  “而且种这些中药材不占地,管理起来也省事,所以今年又扩种了10余亩,这黄精还真是‘黄金’呢!”王永祥对地里的这些“宝贝”满意极了。
  道地中药材,为苜渠村的经济注入了新活力。2020年,马场村组建了村农业专业合作社,试种了2100亩丹参、板蓝根、柴胡等中药材,喜获成功。一呼百应,许多村民也纷纷加入种植药材的队伍当中。圪台乡以马场行政村苜渠村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连片种植中药材的种植基地逐步形成。
  药香漫山岗,农民喜洋洋。如今,全民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和国家产业政策的出台,给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天地。据了解,马场村群众种植药材,按照市场价格测算,平均每年每亩增收3000至8000元。截至目前,全县建成中药材产业园1个、种植基地4个,培育龙头企业4家、中药材专业合作社3家。
  圪台乡副乡长张全国介绍,圪台乡按照“耕地种粮稳产、林地荒地栽药”的思路,采取“政府引导+公司经营+园区带动+合作社管理+群众参与”的运行模式,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通过繁育试验推广,逐步扩大种植规模,把中药材种入退耕地和荒坡地,盘活“闲置”林地、荒地资源,实现点“闲”成“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