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3年12月03日
登凤凰山记
艾雄
  时逢癸卯九月九。晨起,立阳台眺望:天朗气清,曦染群峦,云霓婀娜,秋色苍茫。如是丽日,足以旷心怡神,放飞遐思,畅抚今昔。乃生念想:九九重阳,念兹在兹,何不携酒负囊往凤凰山游览,行登高意哉。
  余自家出小区院,行数百步便至杜公祠。祠置七里铺大街,乃唐诗人杜甫避安史之乱栖身地。行过此祠,魂落杜诗:“延州秦北户,关防犹可倚;焉得一万人,疾驱塞芦子”“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延安之地国之所倚,诗圣之忧国怜民之心可见矣。
  沿七里铺大街过南桥入南关大街徐行,二十余分钟便抵市场沟口凤凰山南脚下。途见赶学者匆匆,乘车者穿梭,南桥广场舞者在轰鸣曲拍中扭动。临街广告栏有店铺出让、房屋租售、商品低价甩卖等醒目信息,而登攀者寥寥。余自喟然:疫患封困三岁烦,国情民心两相难。众生孜孜务活计,唯余逍遥赏秋玩。
  仰凤凰山少顷,缓步拾阶而上。攀时许,至山腰,择平坦处憩歇,浅饮而食。歇毕,又躬攀一时许,便临三山拱拥延安城之最高巅——文昌阁。
  凤凰山形如凤,传凤凰涅槃化之而名。此山乃延安城之依托,西北屏障,历代城防守城屯兵扎寨工事皆筑之东坡或山脊。由文昌阁极目远望,双城相挽,共沐秋色,不由怡然自得,遐思蹁跹,心驰神往矣。
  于清凉山巅远眺削丘填壑之新区山城,高楼比肩接踵,宛若琼宇落凡,缥缈参天。俯瞰嘉岭、清凉、凤凰三山拱卫川之古城,楼宇塞川绵延,街道车水马龙,各类院校、历史文化堂馆、红色遗址、革命纪念地及亭台阁榭、窑洞建筑群星罗棋布,或隐或现缀于繁华闹市、崇山峻岭处;西包铁路、包茂高速、210国道、穿山过驿纵贯全境。目之尽头之远方有榆兰高速、沿黄省道,青兰高速、309国道纵横南北东西,举市辖地皆通高速连全国各地矣。
  古城延安,钟灵毓秀,人杰地灵,神圣荣光至哉。
  盖少康一旅兴夏、孔子化人三千、勾践卧薪尝胆、逸仙革除千年帝制之不世之业足以使人慕之倾之矣。然延安乃辛亥革命思想之弘扬策源地,无产者革命之唯余根据地,民族之魂所系者,家国之冀所依者。然延安乃抗日救国之大本营。旌旗猎猎长征路,铁骨铮铮赤子心:宝塔山之红日殷殷,清凉山之报刊纷纷,凤凰山之号角悠悠,土窑洞之雄文赳赳,延河畔之书声琅琅,黄河岸之浪涛啸啸,旷野之飞鸟花木云烟发之声息亦壮怀激烈、宽宏辽远。然延安乃革命力量之储集地:纵隔千山万水,心之向焉行之往焉。聚集天下英豪志士,绽放之生命韶华,勃发之青春力量,举世惊艳、万众景仰。然延安乃新中国之雏形、民族解放事业之出发地。革命者从延安出发至华北东北、华东西北、西南华南、天涯海角,星火燎原、凤凰涅槃焉。“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伟人之辞章然也。
  观上世纪五十年前辛亥革命思想之嫡传者,各据一方、为雄逞阀,清党伐异、同室操戈,为倭作寇、立府卖国,横征暴敛、祸国殃民,将我中华糟蹋至战乱不止、匪盗肆虐、民不聊生、国将不国境地。今孤守台岛者,撑叶无舵小舟,党争讻讻,人心惶惶,不知所向寄之焉。
  余遐想之际,身边有歌声响起,悦耳婉转:
  “羊肚子手巾哟三道道蓝
  咱们见面面容易哎呀拉话话难
  一个在那山上哟一个在那沟
  咱拉不上那个话话哎呀招一招哟手
  瞭见那个村村哟瞭不见那人
  泪圪蛋蛋抛在哎呀沙蒿蒿林”
  余欣欣然,举酒向其敬之并邀其友饮之,问知其乃“弘扬陕北音乐文化”群主李琦教授之弟子也,便热情相叙、开怀畅饮。
  饮毕,同伙自山之东陡坡下至闹市,略感疲倦,乘车而归。
  归之,思攀凤凰山之见闻,未觉有登高喜气洋洋之快意哉,便想曾登清凉山之拙作《秋望》:“高原恋夏惜秋短,亘古悲凉到此期。苍茫山河神肃穆,霜染花木骨清奇。清凉钟磬有仙梵,倚天塔云散羽仪。王气禅心各流水,烂柯棋局竟谁欺。”夫子有“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余所向之寄之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