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学科的性质作出了明确界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教学要着力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要帮助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让学生在阅读中涵养品味,含英咀华,体悟情感,进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和习作能力。
教育心理学认为:阅读是一种由感觉知觉思维想象记忆等多种心理因素组成的复杂心理活动,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的个性、情趣、动机、兴趣等心理因素也都发挥着调节作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结果,不是让学生机械地复述原文,而是通过学生兴趣盎然的“品味”,从认读—揣摩—白培—练习—学会—会学等一系列的阅读实践活动,达到培养学生认读能力、理解能力、吸纳能力、评价能力的提高。要真正提高学生的语言素质,需要大力发挥阅读的巨大作用,因而对学生阅读的引导和习惯的培养就是关键所在,笔者着力对此问题进行了长时间探究。
一、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阅读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取审美体验的主要途径。它是一种学习过程,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语文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考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经常阅读,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知识面,对学生的说、写能力有重大作用。笔者每接任一届新生时,很注重给学生上“正确看待阅读”的教育课,逐步引导学生对阅读有所认识,激发阅读兴趣。
二、指导学生有选择地阅读
语言学家王力说过:“选择书很重要,不加选择,如果读的是一本没有用处的书,或者是一本坏书,那就是浪费时间,不只是浪费时间,有时还会接受错误的东西。”小学生辨别是非能力还不强,更应该从开阔眼界、培养能力、提高思想和审美水平的正确目的出发,选择课外书籍。我们不时会看到一些学生由于沉溺刺激、武打、言情等小说而对上课不感兴趣,学习成绩大幅下降,因此,教师要经常告诫学生不要看那些消遣类的文章,更不要看那些低级庸俗的读物,应该选择那些传播正能量的,健康向上的,能给人以知识储备、情感熏陶的好文章。具体说来,从形式上看,最好选择那些文质兼美的“美文”和跳动着时代脉搏、反映时代进步的“时文”,以及介绍重大科技成果及其发展最新动向的文章或书籍。
三、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
阅读是一种意义的理解和解释活动,也是一种创造的活动。要完成好这种活动离不开科学的阅读方法。学生掌握一套科学的阅读方法,在阅读活动中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浏览标题法。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有些文章浏览标题即可了解文章大体内容,如新闻类。2.知其梗概法。对于那些篇幅较长,内容不是很重要但学生必须了解的文章,就采用这种方法。如外国名著类。3.摘录要点法。对于那些分要点阐释而内容较长的文章就用这种方法。4.品味鉴赏法。对于那些文质兼美的文章,可以通过对语言的品味,构思的揣摩,进而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领悟作者的匠心,从而获得知识和受到情感的熏陶。5.筛选信息法。对那些反映科技发展的文章,教会学生抓关键的词句,从文中选出更多的信息、关键词、关键句。如关联词、指代词、表时间空间的词、表评价的词等;中心句、观点句、结论句、总分句、过渡句等。6.圈点法。教学生读书时做到圈点批画:(1)标疑点。阅读时不能一下子理解的疑难问题,在相应的内容下画一横,并打上问号,便于课上注意听讲或主动提问。(2)注拼音。把汉字拼音记在不识生字、易读错的字、多音字上边,这样在阅读时就不会读错,且这些字也就熟记于心。(3)释词义、句意。将生词、多义词及部分含义较深或隐晦曲折的句子的解释,记在相应内容旁边,以便阅读时注意。(4)画重点。如用五角星标明中心句,用三角标明重点词句,用“。”标出精彩的描写,用“—”画出实实在在的事物,用“~”画出实在事物展开的联想。有关写人的语段,如用“——”画神态描写,用“—”画动作描写,用“=”画语言描写。(5)写提要。用简洁的文字提示课文段落或句子的重点,与前几项结合进行。(6)记补充。用知识延伸和拓展的方法,记录一些课文有关的文学和文化知识。(7)写感受。在阅读自学中或听讲中写下对原作的看法,评价及感受。既可以针对全文,也可以是针对某个词、句、段的;既可以是侧重思想内容的,又可以是侧重写作方法的;既可以褒,又可以贬。这种方法是深化阅读,把读和写结合起来的一种阅读方法,它可以让学生的阅读收到一石二鸟的效果。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的目的就是要开阔学生的眼界,扩大知识面,活跃学生的思维,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能力。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笔者在日常教学中注意指导学生及时对阅读效果进行检查。如,利用课前三分钟,让学生以阅读课上获得的内容为素材进行口头演讲。又如,指导学生每隔一段时间开一个阅读信息发布会,向其他同学推介名篇佳作,交流各自的阅读感悟。此外,还指导学生进行阅读笔记交流评比、阅读经验介绍。学生通过检查认识到阅读的意义,同时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的效率。
总之,阅读的自觉性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养成习惯的先决条件,教师在整个阅读教学中必须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为学生终生负责的态度。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