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3年12月24日
延安走笔
颜士州
  在陕北高原中部起伏的山峦中,坐落着一座朴素而凝重的古城。半个多世纪以来,它以自己宽阔的胸怀和坚实的脊梁,为中国革命的胜利谱写了壮丽的篇章。它就是闻名中外、光照史册的革命圣地——延安。
  延安位于陕西北部延河与南川河的汇合处,周围有宝塔山、凤凰山、清凉山鼎足而立,是一座依山傍水、群峰拱卫的山城。古老的城墙攀缘曲折,从延河岸边一直伸展到凤凰山顶,形成了“山抱延城城依山,城边延水逐山弯”的雄伟景象,给古城增添了几分威严。宝塔山上那庄严挺拔的宝塔,居高临下地俯视着延河两岸,与飞架于延河之上的延河大桥上下呼应,似乎在述说着延安的历史与今天。
  延安市在春秋时代是白翟部族的住地,秦代开始设为高奴县,延安的名称始用于隋代。延安市地处陕北高原南北交通要冲,且东邻黄河,西连甘宁,是历代兵家必争的边塞重镇。据史料记载,早在南北朝时期,延安就建起了城池,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而后唐宋时期也都将这里作为抗御北方异族入侵、屏蔽中原的战略要地。
  历史的沿革,时代的交替,给延安山川留下了许多名胜古迹。
  坐落于宝塔山巅,闻名遐迩的延安宝塔,始建于唐代,距今已有1200多年。塔身共9级,高44米,是一座八角形砖塔。塔内有阶梯直通塔顶。塔底层有南、北两个拱门,门额上分别镌刻着“俯视红尘”“高超碧落”几个大字。宝塔是古城延安的标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它像光芒四射的灯塔,吸引着全国各地的仁人志士、革命青年。陈毅同志在《延安宝塔歌》中写道:“延安有宝塔,巍巍高山上。高耸入云端,塔尖指方向。”表明了宝塔在抗日军民心中的象征意义。“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诗人贺敬之则以这样饱含深情的诗句,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对革命圣地的思念。解放以后,人民政府对宝塔进行了多次修缮,在山顶宝塔周围修建了凉亭和围栏,建起了美丽的公园,又在塔身上安装了电灯。每当节日的夜晚,灿烂的灯火在暗蓝色的天幕上勾画出宝塔的轮廓,景象十分壮观。
  宝塔山又名嘉岭山,山上还有宋代名将范仲淹镇守此地时留下的几处遗迹。据弘治本《延安府志》记载,范仲淹镇守延安时,曾以此山为塞,屯粮凿井,练兵备战,防止西夏进犯。宝塔山下,有许多历代遗留下来的摩崖石刻,最著名的要数范仲淹用隶书所题的“嘉岭山”三个大字,笔力苍劲雄浑。不远处是“胸中自有数万甲兵”8个2尺见方的大字,表达了后人对范仲淹安边业绩的崇高评价。
  与宝塔山隔延河相望的清凉山是一座汇聚着许多宗教古迹和神话传说的历史文化名山。它屹立于延安城东,山势高耸陡峭,入夏凉风习习,因此而得“清凉”之名。据《延安府志》记载,清凉山上曾是殿宇恢宏,名胜荟萃,然而由于历代兵燹洗劫,许多已被破坏,即便如此,清凉山上仍有多处文物古迹可供游人观赏。
  清凉山山腰上有许多摩崖刻字,像“金仙胜境”“诗中画”“苍生一望”等都堪称耐人玩味的艺术杰作。自从宋代以后,这里留下的名人石刻很多,故此处又有“诗湾”的美称。
  诗湾下面有一巨大的沙页石岩,名叫“尸毗岩”。据说佛经《大智论》里有这样的记载:释迦牟尼的第三世佛祖毗王曾在这里修行,恰逢陕北大旱,饥饿而死的男女老少、飞禽走兽不计其数。一天,一只饥渴交加又身负重伤的垂死仙鹤坠落在毗王身旁,毗王不忍眼看着这美丽的生灵死去,便割下自己身上的皮肉给它充饥。仙鹤吃饱后飞走了,毗王也因此而成了佛。这个动人的故事,深挚地表现了人们对那种舍己为人的崇高牺牲精神的赞叹。
  位于尸毗岩后面的万佛洞,始凿于何时已无从考证,它至少也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万佛洞是在山壁上凿成的长方形石窟,窟内石壁上数以万计的浮雕佛像,大小不同,形态各异,或说或听,或坐或立。它们有的袒胸露臂,有的衣裙飘逸,有的闭目凝神,有的笑容可掬;表情逼真,体态自然,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展现出极高的艺术魅力。
  万佛洞西侧,有一处坐北朝南的方形山洞,人称“仙人洞”。洞口外有一联石刻:“瑶洞开祥诸天羽圣归莲岛,灵山耸翠历代飞迁列像图”。相传很早以前,有一个自称“紫皇香案吏”的仙人,因触怒玉帝被贬到人间,曾在此谪居。洞中四季桃花盛开,古松苍翠,全然一处人间仙境。一块两间房子大小的巨石横卧在仙人洞外,上有康熙年间镌刻的“仙人石”三个大字。巨石临崖而立,崖下便是车来人往的公路。站在公路上抬头望去,巨石似凌空飞嵌,给人以摇摇欲坠之感,形成了一幅奇险的景观。
  坐落在延安城南的凤凰山,因两条山梁向南北方面绵延舒展,如金凤展翅而得名。凤凰山山势挺拔俊逸,树木葱茏。范仲淹作郡守时常在此处流连。
  凤凰山中的凤凰村,是党中央经过长征到达延安以后的第一个驻地。1937年1月至1938年11月,党中央在这里领导中国革命。此后10年间,延安便成了中国革命和抗日战争的指挥中心。凤凰村有毛泽东和朱德同志的故居,窑洞中的陈设是那样简朴,木桌、木椅、木床、煤油灯、土布被。在这里,毛泽东同志写下了《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等许多划时代的伟大著作,还曾和伟大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在这里交谈。
  在延安这块神圣的土地上,到处可见当年革命先辈奋斗的足迹。
  杨家岭革命旧址,位于市区西北。这里保留着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会址——中央大礼堂。礼堂的陈设仍保持着当年的原样,主席台前的横幅上是“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一行大字。会场两侧是象征着革命历程的24面党旗,中间是一行行排列整齐的木椅。会场庄严肃穆,无声地展示着“七大”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大意义。
  枣园又名延园,位于延安市西北。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经住在这里。当年大生产运动中修成的“幸福渠”里,仍在流淌着欢快的渠水,像当年一样,滋润着枣园那块毛主席耕种过的土地。
  王家坪革命旧址位于清凉山西北麓延河左岸紧傍山崖的桃林深处。中央军委、八路军总部曾在这里指挥了伟大的抗日战争。解放以后修建的王家坪“延安革命纪念馆”里,陈列诸多珍贵的革命文物,真实而系统地记录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领导中国革命的战斗历程。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延安遭受了惨重的战争创伤。新中国成立以后,伟大坚强的延安人民,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了重建家园的战斗中,逐步建成了西北到枣园、东北到桥儿沟、南达七里铺的市区。同时,对枣园、杨家岭、王家坪等革命旧址进行了重点保护和绿化,形成了庄严、肃穆的革命旧址区。
  一座座崭新的楼房在市区拔地而起。群楼耸立,增加了城市的壮丽气派。宝塔山、凤凰山、清凉山的周围,一座座楼房错落有致地依山而踞,体现了延安独特的地方风味。市区的主要街道都铺上了沥青路面,修建了平坦宽阔的环城公路,开通了市区、郊区十几条公共汽车线路。飞架在延河和南川河上的几座桥梁,把被河道截开的东关、西北川、城区和宝塔山紧紧地连在了一起。以延安为中心的干线公路,可通往西安、包头、太原和银川。民航班机可直达北京、西安、太原,加强了延安与首都及祖国各地的联系。
  昔日光秃秃的山坡,如今已被成片的绿树覆盖。市区周围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为确保粮食丰产提供了条件。年轻的工业正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飞速发展,兴建了能源、化工、机电、轻纺、工艺美术等数十座厂矿企业,一座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城市正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延河岸边。
  延安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是蜚声中外的革命圣地,它有过辉煌的过去,更会有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