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3年12月25日
绿染荒山 “杏”福满园
——记延安市金果农副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党文祥
  董战雄 记者 赵秉瑜
  他躬耕于黄土,二十多年如一日。当年,他告别三尺讲台投身造林事业,让千亩荒山变绿色林海,更让小小杏仁榨出食用油,成为健康食品。从传道授业解惑到引领绿色产业发展,他在黄土地上蹚出了一条农业产业发展的新路子。他就是延安市金果农副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党文祥。
  满腔热血 投身造林
  柏塔村,位于延长县张家滩镇,是陕北黄土高原上再普通不过的一个小山村。24年前,“漫漫黄沙、广种薄收、入不敷出”是当地村民生活的真实写照。此时的党文祥是县中学的一名英语教师,收入稳定且受人尊敬。那时,从农村考上大学,能够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是令很多人向往的。而此时的他却做了一个让许多人难以理解,更让家人难以接受的决定:离开三尺讲台,投身土地,植树造林。
  时光如梭,当年意气风发的青年,已步入了中老年。回望来路,党文祥心怀感激,他为自己能够与时代同频共振而欣慰。
  1998年,一场声势浩大的绿色革命在延安大地展开。党文祥日思夜想,多次实地调研,最终将目光投射于发展仁用杏上。这一年,36岁的党文祥与柏塔村约定承包了30年的1300亩土地,广植杏树。
  1999年,柏塔村的深秋,秋风肆虐,黄土飞扬。百名农民如约而至,开启植树事业,挖坑、栽苗、浇水,数日之内,千亩之地栽满了8万株杏苗,后期陆续种植达到15万株杏苗,党文祥和柏塔村百名村民在这片黄土地上书写了自己的人生壮举。
  筚路蓝缕 栉风沐雨
  栽树之初,党文祥缺乏经验,杏苗栽上了,成活率却很低。望着自己亲手栽种的树苗大片枯死,他看在眼中,疼在心里。当时,党文祥和村民一起吃苦干活,下山挑水,从山上到沟底往返10多里地。党文祥决心带领村民共同修路,从根本上解决浇水问题。那段日子,他坚守在工地,浑身沾满了泥土。路通了,杏苗浇水问题得到了解决。党文祥雇车拉水,并邀请农业专家给大家普及种植技术。
  从延长县城到柏塔村,山峦绵延起伏,路途遥远,有40公里。党文祥周而复始行走于这条漫漫长路,渴饮沟河水,饥食干馒头;白日忙种植,夜宿土窑洞,度过了一年又一年。有时深夜,还独自一人开车为山里运送生活用品,沿途还得时刻警惕深沟崾崄。寒来暑往,吉普车接二连三被跑坏,他仍一心扑在柏塔村这片寄予希望的杏林上。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自1999年始,历经3年种植及补植,15万株杏林立于这片黄土地。到2008年,这片杏林进入盛果期,造就了延安最大的杏林基地。此时的党文祥,有了一个更大的创业想法:开发杏仁,增加其附加值。
  慧眼独到 潜心研发
  如何推进农业产业绿色转型,党文祥又开始了深思和探索。偶然的一次,听闻很多杏仁被送入制药厂,这激起了他儿时关于杏仁的记忆,因那时家境不太好,母亲常用捣碎的杏仁,在锅里擦一擦、炒一炒,出现油花后,再倒上土豆、南瓜,便成了他儿时最难忘的味道。另外,母亲还常用炒熟后的杏仁给咳嗽的弟弟止咳。杏仁可以出油食用,且有医用功效,这深深烙在了党文祥儿时的记忆中。
  基于这样的生活常识,他查阅相关资料、外出学习、实地考察,欲将杏仁研发成一种食用油。2008年,党文祥注册了延安市金果农副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位于延安市宝塔区东区开发区。他决定要生产出一种有助大众健康且味道鲜美的杏仁食用油。
  “不能只为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健康,食品行业最考验一个人的品格,一个企业的良心,容不得一点马虎。”党文祥心怀工匠之心,说到更要做到!研发初期,因其中某项质量参数与标准相差几毫克,他便把已经产出的半吨杏仁油全部当做废品处理掉了。历经6年潜心研发,不断实验、总结,终于榨出符合食用标准的有机杏仁油,并且连续10年被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认证为有机产品。
  企业刚刚有了起色,新冠病毒持续3年,这让他曾一度陷入困境。然而他没有放弃,一直坚守着,并为今后发展谋划准备。今年,除生产有机杏仁油以外,他与本地实力企业共同合作,推出有机杏仁油糕点,受到本地星级酒店欢迎,对外已销往北京、河北等地……
  昔日,柏塔村村民只能靠天吃饭;如今,村民及周边村民可采摘仁用杏增加创收。展望未来,党文祥有着更美好的愿景:做大做强有机杏仁油,今后5到10年,以农业合作社的形式建立100万亩杏林种植基地,力争实现每年生产15万吨有机杏仁油,让小小的杏仁成为一项大健康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