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山区二十余载,只为孩子一片天。”这是对黄龙县圪台中心小学副校长张华真实的写照。二十余年来,圪台中心小学三尺讲台已经成了她最大的人生舞台。教书育人带给她的不仅是辛勤付出后收获的喜悦,更有人生的一份苦涩与沉淀。
在二十余年的教育生涯中,发生了很多让张华难忘的事情。多年前,她代五年级班主任,班上来了一名“问题”学生吴倩(化名)。
“吴倩的家庭情况特殊,叛逆思想非常严重,纪律涣散经常逃课,情绪容易激动,不仅跟同学发生冲突还经常顶撞老师,成绩一直在班上倒数。看到孩子这样的情况,她的父亲也是以泪洗面,束手无策。”张华拿着吴倩的成绩单说。
对于这名“问题”学生,张华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深深地为这名学生的前途感到担忧,同时也心疼这个不幸的孩子。
“孩子尚年幼,心智不成熟,需要在生活和心理进行双重辅导。”为了找到帮助吴倩健康成长,走上学习的正轨的方法,张华主动找到吴倩家长与其进行家校互动,并且放弃休息,利用放学后以及节假日的时间主动陪伴吴倩,经常同吴倩谈心交心。
“通过反复沟通,我发现吴倩身上的问题主要是在于从小缺少父母的陪伴,导致孩子不能明辨是非,进而导致孩子认识不到学习的重要性,对未来的发展没有信心,这也是许多长期缺乏关爱的学生共同存在的问题。”张华说。
为了让吴倩能够把心思用到学习上,张华让学习好的同学帮助她辅导作业,并与其建立友谊。慢慢地,吴倩的思想也在潜移默化地发生变化。
“以前我总感觉学习对我不重要,跟谁都相处不到一块。通过老师和同学的帮助,我才渐渐意识到,学生就应该把心思用到学习上,要与同学互帮互助,这才是校园生活。”吴倩说。
抵触情绪消失了,学习成绩突飞猛进,吴倩身上的变化让她的父亲既惊喜又高兴。通过不断努力,现在的吴倩已经成为省内一所知名大学的在校学生,并始终与张华保持联络沟通。每逢假期,第一件事就是回来看望张老师。
“她是我的老师,也是我的第二个‘母亲’,张华老师就是我的人生导师。”吴倩说。
像这样的事情在张华从业二十余年里发生了很多件,每次看着一个个孩子迷途知返、茁壮成才的时候,她倍感欣慰。
“能把一棵棵幼苗培育成参天大树,这是我作为一名老师最大的荣幸。”张华自豪地说。
二十多年来,身边的同事纷纷不断地变动,但张华怀着一腔热情和责任之心选择一直扎根农村,不忘教学初心,牢记育人使命。
“我也是大山的孩子,从小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对农民的穷苦和落后的农村教育有深切体会。生于黄龙长于黄龙,没有人比我更了解山区孩子的苦,更明白他们心中的渴望。”张华感慨道,“我深知,读书是农村孩子的唯一出路。孩子们也渴望成才,绝不能让他们输在起跑线上。”
三尺讲台育桃李,一支粉笔写春秋。张华把自己留在了乡村,用实际行动践行教师的理想信念和责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