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3年12月31日
写诗就是赋予生命一定的意义
——李全文访谈实录
    ●嘉宾李全文(右)
  主持人胡琛:聆听作家故事,感受文学力量。本期《作家说》节目,我们邀请了一位高人气网红作家,他是甘泉县第一届作家协会主席,延安市作家协会第二届常务理事,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李全文。李全文老师1973年6月出生于宜川县秋林乡瓦俭村。历任甘泉县委通讯组副组长、组长,中共甘泉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兼组长、外宣办主任、政府新闻办主任,甘泉县文物旅游局局长。近年来,在《中国新诗》《星星》《诗选刊》等发表诗歌。入围中国当代诗歌奖(2015—2016),有部分作品入选中国好诗榜和2016中国诗歌排行榜榜中榜,出版诗集《面河而歌》《甘泉在我心中流》两部。李全文老师诗观:写诗就是重新打量生活。
  李全文:大家好,我是李全文,很高兴来到《作家说》的直播现场和大家见面。先和大家做个声明,我今天所谈的文学,是以诗歌和散文为对象的,因为这两个文学样式关照更多的是心灵和灵魂。是心灵行走的状态和灵魂飞翔的姿势。
  胡琛:李老师,您是如何走上文学创作这条路的?
  李全文:我的故乡是宜川县秋林乡瓦俭村,在塬上,距县城20多公里。那种贫瘠,苍凉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父亲在另外的乡镇工作,母亲是农民,在家里种地,参与生产队劳动,早出晚归,受了不少苦。我从小有一种抗争意识,有对外面世界的想象和向往。写诗开始于十二三岁,上了初中,最早一首诗发表在当时《延安报》的副刊上,名字叫《胸鼓寄情》。从那时开始,我陆续在《延安报》及后来扩版的《延安日报》发表诗歌,1992年在《延安文学》发表诗歌《初春的日子》,编辑是曹谷溪老师。我的老师侯波、李俊亭、丁便玲、胡延文等对我影响较大,也支持了我的文学启蒙和引导。
  胡琛:大家都说您是咱们延安的网红作家,对此您有什么看法吗?
  李全文:我的写作经历了两个主要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新浪博客,朋友给申请了博客,主要写诗歌。第二个阶段是创建了李全文的世界微信公众号,主要写散文随笔。因为诗歌写久了,无法实现自我的突破,感觉好多时候在自我重复,特别困惑。写散文可以轻松些,表达上更随意些,充分些。后来越写越上瘾,天天写,六年写了一千多篇。粉丝和读者也有一些,从他们的留言中可以看出他们开始关注我。读者为我写了很多文章,有一百多篇,选择在平台上发了四十几篇。
  胡琛:李老师,诗歌散文是您最喜欢的文学类型吗?或者说您最喜欢的文学类型或体裁是什么?为什么?
  李全文:没有刻意的喜欢,就是适合自己,写起来得心应手。诗歌和散文相对偏爱一些。诗歌是文学皇冠上的明珠,也是文学的核心和出发点。有人说,我是以诗歌的语言写散文,这也是可以的。诗歌是语言的炼金术。语言是文学的器皿,里面装的,是作者的思想。
  胡琛:您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李全文:挑战来自于自己,有一种自我重复感。写顺手了,有了写作惯性,不好。没有突破,就意识不到自己的渺小。文学让人越来越卑微(侯波老师说的),我觉得有道理。只有认识到不足,才有反思,才可能突破。写作是一个人登山,你可能与别人在某些岔路口相遇,但永远不可能同行。你的孤独、无助、迷茫、绝望等都是挑战。
  胡琛:您有未来的计划吗?
  李全文:未来就是随心写,也可能是停止写作,找到了更适合的表达方式。文学是小众化的,不可能被更多的人围观。但文学一定要写人间烟火,百姓冷暖,底层状态。
  胡琛:您对其他的一些文学爱好者有什么建议或忠告?
  李全文:我自己也只是一个文学爱好者,人微言轻。我不希望有人走我走过的弯路,建议:重视作品辩识度,不重复自己、不重复别人、不被别人重复。文学是回避的艺术(杨葆铭老师说的)。艺术是千人千面,不是千人一面(狄马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