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4年01月10日
让革命文物在新时代焕发绚丽光彩
  延安是中华民族的圣地,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新中国的摇篮。党中央和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生活战斗了13个春秋,留下弥足珍贵的红色资源。习近平总书记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时的重要讲话,为推动延安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传承延安精神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扛起政治责任,探索具有延安特色的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之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延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文物工作的重要论述重要指示,认真落实中省部署要求,心怀“国之大者”,坚决扛起守护好中华文明、中国革命精神标识的政治责任,全面压实各方责任,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共享”的革命文物保护工作格局。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蒿慧杰,市长严汉平多次实地调研并现场研究解决问题,市级分管领导多次深入县区和文博单位开展调研督导。经过多年持续探索,走出了一条具有延安特色的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之路。
  保护好革命文物,建成守护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家园的示范城市
  深入开展革命文物专项调查和纪念设施排查,完成国保、省保和市保单位“四有”档案著录。强化立法保护,构建起具有陕西特色的革命文物保护法规体系。统筹规划衔接,健全政策保障机制,凝聚保护合力。坚持老城区多拆少建、革命旧址周边只拆不建,统筹实施新城建设、居民下山等工程,先后投入128.71亿元,动迁7.6万户、28.9万人,完成宝塔山、桥儿沟、清凉山等旧址周边环境整治,旧址周边环境风貌得到极大改善。坚持保护第一,统筹推进抢救性保护和预防性保护、本体保护和周边保护、单点保护和集群保护。五年累计投入13.55亿元,实施了鲁艺、西北局、南泥湾等片区保护项目。全市107处市保以上革命旧址得到维修保护。统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坚定文化自信自强,积极推进黄帝陵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深入开展芦山峁遗址考古发掘研究和石窟寺保护利用,历史文化遗产焕发新的光彩。
  管理好革命文物,建成彰显红色文化的中国革命博物馆城
  紧盯“中国革命博物馆城”建设目标,按照综合博物馆+专题类纪念馆+革命旧址的“1+1+N”展示方式,统筹博物馆建设与发展。新建改扩建延安博物馆、延安文艺纪念馆、陕北三战三捷纪念馆、陕甘宁边区革命英烈馆、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纪念馆、南泥湾大生产纪念馆等。推进特色行业博物馆建设,市政协文史馆、红色家风馆、延安中学教育史馆、陕北铁路展馆、“起航”红色机场展馆等相继建成开放。新建县区博物馆6处、布展提升7处,实现博物馆、纪念馆县(市、区)全覆盖。引导建成一批非国有博物馆。加强文物征集力度,近五年征集革命文物18005件(套),历史文物3007件(套),迎回冼星海音乐指挥棒、1939年《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油印本等重要文物。成立“文物保护科学研究与教学基地”和“革命文物保护修复工作站”。打造精品展览,完成延安革命纪念馆、南泥湾大生产纪念馆等4处陈列布展。打造“圣地数字博物馆群”项目,构建数字化展示体系,完成凤凰山、王家坪等7处革命旧址互联网+展示提升和48处革命旧址云上展数字项目。经过多年不懈努力,全域覆盖、主题鲜明、主体多元、层次分明的中国革命博物馆城基本形成。
  运用好革命文物,建成传承弘扬延安精神的革命圣地
  挖掘红色资源,强化研究阐释,成立延安精神、南泥湾精神、张思德精神研究会。依托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延安大学等院校单位深化延安精神和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历史的挖掘研究。承办“新时代斯诺”“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延安分会场)”等国际论坛,开展外交部“走进百年大党 解码红色基因”外媒参访活动;举办“铭记百年党史 弘扬延安精神”“纪念中共中央西北局成立80周年”等研讨会。弘扬延安精神,构建全域立体宣讲矩阵,拍摄制作《延安记忆》《延安革命旧址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等系列微纪录片30余部。《延安·延安》短视频被国家文物局、中央文明办评为2022年度全国博物馆志愿服务典型案例。茆梅芳、刘妮、党婕睿等走进央视讲述革命文物故事。《延安十三年》《延安保育院》等一批大型红色主题作品,生动再现延安十三年峥嵘岁月。发挥红色资源优势,开展群众性主题宣教活动,主办“5·23讲话”、延安“10·15”艺术节系列活动,承办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举办庆祝鲁迅艺术学院成立85周年系列活动。打造全国一流的红色教育培训品牌。深化革命纪念场所与大中小幼学校“馆校合作机制”,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探索建立新时代高校育人新模式,打造享誉全军的“军政合一”延安现场教学品牌。
  发展好革命文物,建成助推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重要典范
  依托红色品牌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全市于2019年实现整体脱贫,走出一条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之路,实现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推进。传承发扬“埋头苦干”精神,大力发展以延长石油为主体的能源企业,持续优煤、稳油、扩气、增电,推动延安工业长足发展。坚持以红色旅游为龙头,构建全域旅游大格局,优化提升基础设施和旅游环境,助推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按照“中国革命圣地、历史文化名城”定位,坚持用延安精神建设延安,打造宜居宜业宜游新延安。践行为民服务宗旨,推动教育、医疗、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稳步发展,延安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荣誉,城市软实力和知名度持续提升。
  持续探索实践,形成革命文物管理保护运用的延安模式
  经过多年的持续探索与创新实践,形成了“六项机制抓保护、六个融合促发展”的“延安做法”。“抓保护的六项机制”即法规保障机制、体制创新机制、整体保护机制、安全长效机制、共建共享机制、立体展示机制。“促发展的六个融合”即革命文物与教育培训融合、与文化旅游融合、与乡村振兴融合、与城市建设融合、与社会事业发展融合、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融合。探索形成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示范引领模式、非国有产权革命文物保护模式、红色文化主题体验街区建设模式、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开发利用模式、“政企共建”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模式、“红黄绿”综合旅游线路开发和乡村文旅融合典范带动等六种模式。
  踏上新征程,奋进新时代。延安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延安革命旧址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决守护好中华文明和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引领更多人读好用好“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