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元月,我来到宜川县牛家佃公社插队。这里缺水,种冬小麦都是点播。
点播的时候,我们把麦种和农家肥掺合在一起,装在胸前的荆条筐中,走一步,点一窝。荆条筐中的麦种和农家肥共有三十余斤,种一天小麦,脖子上就被绳子勒出一道血印。
深秋季节,最高气温十摄氏度左右,可谓寒气袭人。我们那沾满粪土的双手冻得就跟胡萝卜一样,酸痛难忍。
每年六月,夏收开始。我们顶着烈日抢收小麦。手握镰刀割麦的时候,手掌磨出了血泡,挑破了接着干。割倒的麦子要靠人力背进场里。从麦地到场院,要经过崎岖的山路。我们知青身背几十斤种的麦草,汗流浃背地行走在山路上,双腿直打哆嗦。我们亲历了春耕秋收,辛苦的劳动生活锤炼我们意志的同时,也使我们体验到农民劳作的艰辛,感受到粮食的来之不易。
走上社会,每当遇到困难、受到挫折时候,昔日农村插队的一幕幕情景就会浮现于眼前,心中就有了几分坚定。那艰苦的生活环境在教会我们面对生活、面对现实的同时,也教会我们忍辱负重、知足常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