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旧迎新春意浓,兔去龙来福满门。鼓震天下龙飞舞,龙腾云海国昌盛……”
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为了给更多人带来新春的美好祝福,元旦才过不久,就有人开始默默准备了。在安塞陕北说书传习所,陕北说书名匠曹兆富正和他的徒弟们在反复推敲、认真排练献给新年的说书开篇词。
“元旦一过,春节就要来了,新年唱词半点马虎不得,绝对要精雕细琢。”为了新年唱词的流畅性、完整性和准确性,曹兆富又带着徒弟们到安塞区文化艺术馆寻找创作灵感。曹兆富一边细看馆中珍藏,一边给徒弟们细细讲述陕北说书的悠久历史。
安塞地处黄土高原腹地,历史悠久,民风淳朴,文化底蕴深厚,是保留和传承中华民族古老优秀民间文化最集中、最具代表性的区域之一,是闻名全国、蜚声世界的“腰鼓之乡”“剪纸之乡”“民歌之乡”“民间绘画之乡”和“曲艺之乡”。
“‘陕北说书’是安塞曲艺最主要的形式之一,据传‘是天皇、地皇、人皇三兄弟治世时留下来的。’又传,说书要比唱戏早五百年。所以咱们说书人的根厚着呢。”曹兆富爱上陕北说书、学上陕北说书、打从心底里敬上陕北说书,也曾经历了一个长长的过程。
“安塞有很多非遗文化家族传承。我母亲曹甸祥就是安塞剪纸、农民画的非遗传承人。1996年,她被省文化厅授予‘陕西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的称号,2003年又和高金爱等一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中国民间剪纸大师’。”曹兆富说,母亲在非遗艺术上取得的非凡成就,让他实实在在地明白了非遗艺术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是古老的也是青春的。
“所以我24岁才开始发了狠地跟随师父学习陕北说书,下决心要把咱陕北说书说到国外去,说给全世界人民听。”曹兆富先天性近视,属于三级残疾,从小视力不好,学起来确实比一般人难。
“但你知道,陕北说书一开始就是盲人行乞的辅助,是在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后,最终才形成的一种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曹兆富说,在陕北民间传统观念中,说书被认为是上天赐给盲人的饭碗,直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才有大批明眼人加入陕北说书的行列。
从跟着师傅学,到一人背着三弦“串世头”,曹兆富和行走在陕北大地上的祖辈说书人一样,左腿绑着甩板、右手晃着蚂蚱蚱,走遍了陕北广大农村的田间地头、庭院炕头,讲唱传统的历史演义、神话传说,述说过去的征战流浪和侠骨柔情,一边体味生命的悲苦和温暖,一边锤炼陕北说书的千年技艺……
理想的光芒,在千锤百炼中往往会照进美好的现实。数十年一把三弦、一副绑腿、一个蚂蚱蚱走南闯北的说书生活,让曹兆富的说书技艺层楼直上,丰富多元。
2016年,曹兆富因为说书技艺杰出,和4位陕北说书艺人一起,被邀请到法国参加巴黎中国曲艺节,还捧回了巴黎中国曲艺节“卢浮”铜奖。
亚洲国际音乐艺术大赛银奖、第九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全国曲艺大赛表演入围奖等,一座座含金量越来越高的曲艺奖杯一次次被捧回;第三届中国西北百姓民间春晚、第二届韩起祥杯陕北说书大赛等,一个个专业性越来越高的曲艺活动邀请参加……曹兆富的陕北说书之路越走越顺畅。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根和魂”,我们要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陕北说书在黄土地上祖祖辈辈流传,到今天这么好的时代,这一项优秀的民间传统艺术传到了我们的手中,那我们就要用情用心用力把它保护好、传承好、发扬好。”曹兆富说,现如今,他把更多精力放在了陕北说书创编和技艺传承上。
“高山峻岭起炊烟,窑洞里亮起灯一盏,鸡叫狗咬不间断,张莲莲开口把老汉喊……”曹兆富以党的二十大代表、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张莲莲为原型,创编的陕北说书曲目《山里人》,充分展现了新时代新征程上陕北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勤劳勇敢奋斗美好新生活的时代故事。该曲目先后入选第一届陕北说书大会展演、第十届陕西省艺术节群星奖决赛、第七届全国曲艺之乡“岳池杯”全国曲艺展演等。
“前面几句词还可以,后面的‘龙腾云海’我想改成‘龙腾虎跃’。为甚要改?刚才在馆里看到打山地腰鼓,龙精虎猛、尘土飞扬,就是猛虎出山那种气势!”带着徒弟们在安塞区文化艺术馆转了一圈,曹兆富又有了创作灵感,继续和徒弟们一起仔细推敲起了新年唱词。
“辞旧迎新春意浓,兔去龙来福满门。鼓震天下龙飞舞,龙腾虎跃国昌盛……”
曹兆富说,新年唱词就是他对祖国的美好祝福。关于自己的新年愿望,他说:“老祖宗的好手艺咱要好好传下去,争取今年能够带着徒弟们参加中国曲艺牡丹奖全国比赛,还有群星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