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4年01月30日
唐坪人的幸福“薯”光
记者王静通讯员贺功郁小鹏
    ●村民喜领分红

  “封彩梅1959元,高风兰1248元,唐延平1485元……”1月24日,宝塔区甘谷驿镇唐坪村红薯后整理中心人头攒动,一摞摞钞票整齐放在长桌上。随着一个个名字喊出,村民们个个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依次上前领取村集体红薯产业2023年度收益分红款,这也是该村连续4年举办产业分红大会。
  65岁的村民贺彩莲拿着刚刚领到的2500元分红款高兴地说:“我每年从红薯施肥开始就在合作社打工,每天工资140元,一直能干4个多月。加上今天领的分红款,我们一家三代能高高兴兴过个好年。”
  刚刚领到分红款的还有村民唐侯根。61岁的唐侯根家有6亩红薯地,由于年龄的原因,种地这样的体力活让他越来越力不从心。土地流转后,他每年能收到合作社土地分红1800元,人口分红300元。此外,他一年四季还在合作社打工,务工收入将近4万元。
  “2023年真是个丰收年。”唐侯根一边高兴地数着分红款,一边算着自己的收入账。
  2023年,对于唐坪村来说确实是个丰收年。该村坚持党建引领,持续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发展模式,将村民自愿流转的土地进行统筹,整合农机设备、肥料物资、分拣中心、红薯库室等集体资产,统一入股到合作社进行专业化生产经营,走出了一条红薯特色种植高质量发展的路子。一年来,合作社共计为村民实现土地和人口分红11万元,务工支出40余万元。
  2019年以前,唐坪村还是一个耕地较少、人口大量流失的“贫困村”“空壳村”。自2019年开始,唐坪村党支部统一思想,锚定了建设高标准农田、发展特色红薯产业的发展思路。该村围绕特色红薯产业园区建设目标,实施了“苗木清理”行动,采取“支部牵头、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工作方式,由村干部和党员带头,无偿清理青苗100余亩,联结带动群众清理青苗400余亩,成功建成占地500余亩的唐坪村红薯特色产业园区。同时,该村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积极争取项目支持,扎实推进产业配套设施建设,建成红薯育苗温室大棚2座、红薯储藏库11间、150吨气调库1座、红薯加工厂1个,成功打造了集红薯育苗、种植、储藏、分拣、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条。
  2023年,甘谷驿新建西镇村1000亩红薯种植园区,形成唐坪、西镇、史家沟等六大红薯种植园区,园区面积扩大至6800亩,万亩红薯种植面积稳中有增,红薯年产量3180万斤,产值1.2亿元左右。
  “集体收入有了新突破、群众致富有了新路子、村容村貌有了新变化。”看到村民们一张张笑脸,唐坪村党支部书记唐世卫觉得这几年的辛劳都很值得。近年来,唐坪村扎实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聚焦“硬化、亮化、美化”建设目标,实施完成了村民集中居住区域基础设施改造项目,硬化家户巷道、村民院落地面,维修更换饮水管网、铺设污水管道、疏通山洪沟、安装太阳能路灯、喷漆涂新房屋门窗、实施完成卫生改厕等,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该镇党委书记田昕表示,今年,他们将继续精心做好甘谷驿红薯“土特产”文章,用好红薯科技专家大院资源,紧盯种苗脱毒和新品种实验试种,积极推广种植规模化、生产机械化、产品有机化,稳步扩大红薯种植规模。同时,继续探索增加红薯脯、红薯干、红薯淀粉、红薯粉条等加工生产线,加强红薯分级分拣包装中心服务承载能力,新建红薯存储库,推广红薯酿酒厂和红薯月饼作坊,进一步延伸红薯生产、加工、流通、服务等增值增效链条,办好“甘谷驿红薯节”“红薯宴大赛”等活动,推动甘谷驿红薯由“原字号”向“精字号”转变、由“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由“名气高”向“收益高”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