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出笼的肉兔 时值严冬,天气寒冷,但是黄陵县店头镇结子沟村村民的内心却是暖意融融,满心欢喜,因为他们养殖的肉兔刚刚出栏,客商一次就收购了2300余只。
“这批兔子要拉到四川成都,每斤的收购价格是8.5元。全部算下来,毛利润有9万多元,这笔收入可不少呢。”结子沟村党支部书记李明生高兴地说。
2023年7月,结子沟村立足村情实际,由村集体投资100万元,建成5座肉兔养殖大棚。大棚采用恒温集约化规模养殖,有“伊拉兔”和“伊普吕兔”两个品种。
“这种大棚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出肉率高,每只兔子平均45天左右就可以产下8至10只幼崽,幼崽出生70天以上就可以出栏。目前,我们的存栏已经达到了7000多只。”李明生介绍说,“通过这半年的养殖,我感觉市场前景很不错,价格也好。如果市场前景和价格持续稳定,村上还要继续扩大养殖规模,再建6至7个圈舍,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让更多的村民参与进来,发展产业,共同致富。”
不仅是肉兔养殖有着大好“钱”景,梅花鹿养殖同样也是当地群众增收的一项好产业。在桥山街道办王村,村民冯振东盯上了梅花鹿养殖的收益价值。2023年年初,他在东北实地考察后,果断办起了梅花鹿养殖场,通过繁育,从开始购买的50头鹿,已经增长到140只。再过3个多月,就到见效益的时候了。
“黄陵县气候适合养梅花鹿,不但好养殖,经济价值也高。就像我们这140只鹿,两个人就能管过来。到今年5月,我们就能割一茬鹿茸,到七八月,还能有70多头小鹿崽,经济效益很不错。”福仓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冯振东说。
得益于县上出台的特色产业奖补政策,群众对养殖梅花鹿的积极性非常高。目前,全县规模化梅花鹿养殖场已经达到5个,15户村民发展了庭院养殖,存栏共1357只。
“对梅花鹿养殖奖补政策,我们参照养牛的补贴标准,办理养殖场养20只梅花鹿奖补8万元,每增加20只梅花鹿奖补增加3万元。”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副主任马百让介绍说。
近年来,黄陵县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气候条件,形成了“以果促畜,以畜定果,生态循环,绿色发展”的新思路,大力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其中,中蜂养殖1.7万箱,肉兔存笼4.6万只,特色水产养殖1500亩,工厂化高密度循环水养殖5000方。如今,特色养殖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加速器”,也让乡村振兴“畜”势勃发。
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主任薛文礼说:“近年来,黄陵县畜牧业无论从存栏还是产值都得到翻倍的增长。下一步,我们想通过两到三年的实践和探索,形成具有黄陵特色的养殖畜种,为老百姓的增收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