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4年02月08日
“老梁头”的甜日子
记者 刘彦 白雪 王冬 通讯员 刘阳
    ●“老梁头”的甜瓜喜获丰收
  春节即将到来,年味渐浓。在安塞区招安镇枣湾村大棚蔬菜产业园,一排排、一座座宽墙体、高立柱的新型蔬菜大棚在白雪皑皑中,仿若一条条银龙匍匐山川大地,似乎即刻就要蓄势而起。
  走进甜瓜种植户梁云平的大棚生产房,床榻被褥、锅碗瓢盆、冰箱火炉等一些基本生活用品不仅应有尽有,而且都被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55岁的梁云平正躺在床上悠闲地刷着手机,听陕北说书。
  “娃娃们,你们就喊我大棚‘老梁头’。我家住在沿河湾,我婆姨是咱枣湾人。听说枣湾大棚好,赶紧搬到这儿来种新棚……”梁云平自称大棚“老梁头”,出口就是陕北说书的调儿。他说,自家原先种的旧大棚高度低、面积窄,干起活儿来劳动强度大,而且大棚里土壤肥力也跟不上,种出的瓜菜质量总是不太好,拿到市场上销售价格也不高,这可急坏了“老梁头”。
  2022年,枣湾村建成了占地470亩的枣湾村大棚蔬菜产业园一期项目,建设新型日光温室大棚65座。村上按照“先交租金再入园”“合同三年一签,租金一年一付”“每棚每年每米120元”的租赁模式,就近租赁给30多户大棚种植户,通过“三改一提”等措施推动全村设施农业产业环境提升、效率提升、产量提升,助力种植户实实在在增收致富。
  “老梁头”沾了枣湾村“女婿客”的光,120元1米租到了长102米的新大棚,年租金12240元,棚里全套配备了自动控温、电动卷帘、电动轨道车、物理防控等设施农业新型实用技术设备,村上还有经验丰富的农民技术员手把手地教种植技术和新设备的应用技术。
  “老梁头”干脆住在大棚生产房里种起了大棚甜瓜。
  穿过四五米的通道,掀起帘子再跨进一步,就是已经成熟的满棚甜瓜。棚里二十六七摄氏度的温度中,浑圆饱满的甜瓜嵌挂在翠绿的枝蔓间,浓浓的瓜香盈人口鼻、沁人心脾。“老梁头”随意摘下一颗成熟的甜瓜,就用大棚里的水洗一洗,徒手掰成两半递到记者手里,一口咬下去,甜脆爽口,蜜汁满溢,让人忍不住咬了一口又一口。
  看着大家吃甜瓜吃得高兴,“老梁头”笑开了怀,他乐呵呵地说,这个年他们一家肯定能过得甜美幸福。
  “新大棚土壤肥、地力好,设施设备都是自动化,管理技术也跟得上,第一茬甜瓜就都长得个儿大味儿好,还刚刚好赶到过年前上市,价格也正是好的时候。”“老梁头”掰着指头细数他家这棚甜瓜赶上的“好”,“甜瓜品质好,产量也高,能一直卖到农历二月底,比前些年种老大棚肯定赚得多不少。”
  就在大家吃着甜瓜,说得眉开眼笑的时候,“老梁头”接到了城区一位客户的电话订单。于是他立即开始仔细采摘成熟的甜瓜,一颗颗小心翼翼地放进干净的纸箱中。“这些甜瓜都是我的宝贝,可不敢怠慢。论斤卖,一斤能卖15块钱,按箱算,一箱是150块钱,金贵着呢。”“老梁头”说,他这一棚甜瓜总共能产2000多斤,收入少说都有3万元。
  “我们这些老年人年纪大了,出去打工谁要你了。自己种上一个大棚,苦也不重,还能在家门口靠种大棚就把钱赚了,不仅不给娃娃们添负担,有时候还能帮补他们的光景呢。”“老梁头”说得憨厚又自豪。
  老年人也要学习、要成长。“老梁头”说,这棚甜瓜现在卖得正好,下一茬菜苗他已经和附近的育苗基地订好了。“今后准备大棚水果、蔬菜交替种植,种一茬甜瓜再种西红柿,西红柿卖完就种吊瓜……”种了30多年大棚的“老梁头”说,自己现如今种大棚也要科学规划,要学会分析市场、精准种植,把大棚种得一年比一年更好,把日子过得一年比一年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