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是一个人人追梦的圣地。
延安之所以令人向往,是因为它蕴含着无数令世人无法破译的神韵与风骨;延安之所以让人追梦,是因为它谱写了无数令中华儿女奋发有为的战歌。
说到延安,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诗人贺敬之写的《回延安》:“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一所小学担任语文老师。上课时,我给学生讲到延安,总感觉难有我的老师给我讲授贺敬之诗作《回延安》时的情怀,又平添了几分自己没有到过革命圣地延安的惆怅。课余时间,与两位同行谈及此事,也深有同感。终于,1992年暑假,我们三位热血青年经过筹备酝酿,各自拿出一个多月的工资,怀着一颗朝圣的心,踏上了探访延安的旅程。
漫步延河边,仰望宝塔山,思绪随着那滚滚的延河水回到半个世纪前。我们三位青年教师共同畅想着当年将军与士兵散步谈心的情景,战士与老乡们叙说家常的场面,女战士河边捶洗衣服的景象,抗大战士河滩读书论剑的氛围,鲁艺学员树下写生的身影……一个个难忘的影像不断映现在我的脑海中。步入枣园,走进窑洞,我遐想着窑洞里不灭的灯光下,一个伟岸的身影,穿着臃肿的粗布棉衣,指间夹着劣质香烟,沉思默想,大笔挥就《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论联合政府》《为人民服务》等革命篇章,指引着中国革命的航向,引领着中国革命的千军万马,在中国最小的窑洞指挥着世界上最伟大的战争的宏大场景,更增加了自己对毛泽东的敬仰。
2007年“七一”期间,单位组织开展赴延安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活动。因此,我也踏上了自己第二次去延安的“朝圣之旅”。我与八九个“八九点钟的太阳”一同坐着吉普车,一路高歌,一路欢笑,再次来到延安。在延安期间,我们专吃小米饭,只喝南瓜汤。每到一处,我这位兼职导游都与同行者回顾着中国革命的艰难历程,忆想着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的艰辛,展望着未来……旅游期间,我们在宝塔山上重温入党誓词,在中央警卫团的操场上高声朗诵着《为人民服务》。此次延安红色之旅,使同行的青年受到教育,增强了我们这个小集体的凝聚力。
延安,革命的圣地,新中国的摇篮。割不断的延安情怀,时时刻刻在我心中激荡。多年来,每有机会,我都要重回延安参观。
去年,单位组织去延安的红色之旅,我又踊跃报名参加。妻儿以旅途劳累、曾多次前往劝我不去为佳,我谢绝妻儿的好意,与单位30多位同事再次踏上了前往延安的红色旅程。登上宝塔山,延安城尽收眼底,街道宽阔,绿树成荫,高楼林立……这一次来延安,我才真正感受到贺敬之诗作《回延安》中,那“头顶着蓝天大明镜,延安城照在我心中;一条条街道宽又平,一座座楼房披彩虹;一盏盏电灯亮又明,一排排绿树迎春风……”的圣地美景。
摇篮,延安!圣地,延安!未来如果有机会,我还会再来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