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4年02月20日
苹果“特派员”马文昌的一天
记者 白雪 王静 白佳雨
马文昌给顾客送果上门

  “出发!”踢踢轮胎,拉开车门,再把车里满满当当的苹果纸箱检查一番,马文昌完成出车前的例行检查,就招呼记者上车。
  早上7点多,马文昌开着他的五菱宏光小货车,驶出宝塔区桥沟街道烟洞沟村,向着第一站目的地——宝塔区万花路红兴宾馆启程。由于积雪未消,马文昌只能改走另一条山路,原本20多分钟的路程硬是多了1个小时。
  “我每天早上7点多到城里,配送到晚上11点左右回家,这两天每天各种订单能达到300多箱,幸好还有儿子帮忙,要不然我一个人根本忙不过来。”说起这段时间的苹果销售,马文昌脸上淳朴的笑容令人动容。
  作为烟洞沟村远近闻名的苹果种植大户,马文昌2023年苹果销售收入达到300多万元,“马百万”的名声早已传遍村里村外。
  不一会儿,小货车就到达宝塔区万花路红兴宾馆,马文昌打开车门,拿出两箱苹果,他边搬苹果边给记者介绍。
  “苹果最怕磕碰,我们的纸箱都用特制的,造价一个10元,里面还包着泡沫纸。”马文昌给记者介绍自家苹果的包装,纸箱上“延安苹果”的标志闪闪发亮,缘起延安、钟情陕北的标语令人难忘。包装箱上还印着马文昌家庭农场的联系方式,箱子里放着马文昌的个人名片。
  拿起苹果,他熟悉地走进对面的一条狭小的居民巷子。
  “马师傅,我的苹果到了是不,哎呀,就喜欢吃你们家的苹果……”看到马文昌来,顾客高刘胜高兴地说。
  马文昌急急忙忙把苹果递到高刘胜手中,寒暄了几句就赶紧坐上了车,开往下一站石佛沟。“‘苹果快递’我要一一送上门,看着顾客们把订单签收了,我的心才能放下。”马文昌边开车边对记者说。
  从万花路出发,一路不停,20分钟后,马文昌到达了石佛沟。这里的路口狭窄,有些路面仍有积雪结冰,马文昌小心翼翼地把车开到路面上,看准地址,他迅速“钻”进巷子,走进家户里送果。
  熟悉的地址,都是马文昌多年来积累的老客户。从地摊卖苹果、吸引游客进园采摘再到微信朋友圈、视频号、媒体宣传等方式,马文昌的辛勤劳作,让他的苹果顾客“黏性”十足,很多人一买再买、推荐亲戚朋友购买,好苹果真正卖出了好口碑。
  一上午送货期间,马文昌一刻不停,临近饭点,他在送货点附近,琢磨起了中午吃啥。看到陕北烩菜烙饼,他把车停下,走进餐馆准备吃中午饭。
  很快,一碗猪肉酸菜豆角烩菜端上了桌,一张热乎的葱花千层饼香气四溢,就上一碗豆钱钱稀饭,马文昌吃得很满足。曾经的他,走街串巷叫卖,舍不得吃一碗饭。有时候卖不完东西,摸着黑回家;有时候卖完了东西,还饿着肚子回去吃饭。
  “庄户人家,以前赚不来,也舍不得花。卖不出去苹果的时候,以前这时候还在街上挨冻呢,现在苹果卖出了名堂,咱也按订单发货配送,一点也不受罪,还把钱也赚了。”想起很久以前的日子,马文昌感慨不已。
  打开马文昌的微信,背景是他亲手栽种的苹果喜获丰收,微信头像则是他手捧着红红的苹果高兴地笑着。
  “延安市马文昌家庭农场果园是陕北山地苹果密植高效旱作节水栽培省级示范园,所产苹果型正色艳、脆甜多汁、绿色健康、口味俱佳……”
  “今天大家订购的苹果快递已经全部发出,市里订单全部配送到位,请大家注意查收……”
  马文昌的微信朋友圈里,一条条的动态和信息全是关于苹果,他真把苹果当“孩子”对待了。为了苹果他费尽了心思,苹果新鲜的口感至关重要,马文昌便下定决心高价在果园旁修建了预冷库,这也是宝塔区目前唯一一家预冷库。
  吃完饭,马文昌又急匆匆地赶到金岳小区,走进48号楼1单元301室,他刚按响门铃。他的老顾客宋峰一见他便亲切地招呼他进家里喝水。
  “我在他们家买了好几年苹果了,口感脆甜,一家人都喜欢吃,每次都是两箱两箱买,常常还送亲戚、朋友,马师傅家的苹果就没‘翻过车’。”宋峰开心地接过预订的苹果说,他又订了两箱,马文昌每次都来得又快又准。
  送完这单,马文昌又急匆匆地赶往下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