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农历新年的到来,全国各地形式多样的庆祝活动如约而至,“龙”重登场。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一方水土孕育一方特色。”在志丹县这座承载革命文化、红色基因的陕北小城里,人们对于春节的记忆和期待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这座陕北小城,感受小城烟火气,寻找老百姓年茶饭里的年味。
做年茶饭是陕北人过个好年的“必修课”,寓意着幸福和团圆。
说起团圆饭,有句话说得好,“媳妇巧不巧,年茶饭里有论道。”做年茶饭可是志丹媳妇展示厨艺的好时机。炸油糕、炸油馍馍、蒸黄米馍馍、搓麻花等,都是志丹本土年茶饭的“顶流”。这些根植于志丹老百姓味觉深处的美食,经过岁月更迭,已经不再是一种简单的吃食,而是春节的仪式感,是独特饮食文化的传承,也满载群众对幸福的期盼和小时候的记忆。
“我们那会儿每年都是腊月十几就开始做年茶饭,那时的媳妇好不好,就看年茶饭做得好不好,还有好多种年茶饭比赛,就看谁做得好。”纸坊便民服务中心水沟村村民徐翠莲告诉记者,现在孩子们工作忙,顾不上做年茶饭,过年她就特意做了不少,到时候就给孩子们拿一些。
“只有这样,我才感觉是过年,才算把这年过好了。”徐翠莲笑呵呵地说。
徐翠莲的女儿刘彩瑛正在和母亲一起做年茶饭。她向记者介绍说,他们常做的油馍馍有荞面油馍馍、软黄米油馍馍和洋芋油馍馍,今天要做的是软黄米油馍馍。虽然各种油馍馍的食材不同、味道不同,但是它们的形状都是一样的,都像铜钱的形状,寓意着吉祥与富贵。
“你看,我们炸的时候,颜色一定要炸到金黄,这样吃起来才外酥里嫩,香甜可口。”刘彩瑛一边示范一边说。
除了油馍馍,还有油糕。将陕北特有的软糜子磨成面,上锅蒸半小时以后,就成了软糯金黄的油糕,沾着蜂蜜、白糖吃,口感黏腻香甜。还可以把它晾凉后切成片放在油锅里炸,叫炸油糕。炸油糕在志丹不仅过年的时候吃,在办喜事的时候也会给客人来上一盘品尝。
另外,还有黄米馍馍。这个小吃虽然好吃,但制作工艺非常复杂,前期需要七八道工序,耗时5天左右才能上锅蒸。
徐翠莲的儿媳妇尚晓娜介绍说:“黄米馍馍制作的过程就是煮米、控米、加工面、烙面、炒面、起面,面起好以后晾上两三天,到第五天就可以蒸了。最重要的是,晾面要晾到一定的时间,晾不到就蒸不了,也不能揉得太光滑了。”
经过25分钟的时间,热气腾腾的黄米馍馍就可以出锅了。刚出锅的黄米馍馍颜色金黄,口感松软香甜,非常美味。志丹老百姓过年的时候,黄米馍馍是必须要蒸的,因为它的外形和颜色寓意着新的一年日子能蒸蒸日上团团圆圆。
“一到腊月跑不绊,就爱吃口杀猪饭。”杀猪是年茶饭里最隆重的一件事了,每年进入腊月,当大部分的年茶饭做好以后,家里养猪的人就会选择一个比较晴朗暖和的天气,叫上村里年轻力壮经验丰富的人过来帮忙。大家烧火的烧火、剁肉的剁肉,婆姨们则从早上忙到晚上,就为了给大家准备一顿美味的“杀猪菜”。“杀猪菜”就是陕北人腊月里最好的招待。
顺宁镇白草台金崖村村民范世桂笑着说:“我们农村人现在的日子过得也不错。一年喂上一两头猪,到杀猪时间,卖上一头,自己吃上一头。到杀猪那天,把左右邻舍、亲朋好友一起招呼过来吃一顿肉,大家吃得红红火火,高高兴兴,非常热闹。”
大家欢聚一堂,寓意着一年的辛苦付出有了回报,也期盼来年的生活像各种年茶饭一样,五谷丰登,年年有余。年茶饭里的年味,就在老百姓对团圆对幸福的祝福和期盼里。